电子报
电子报

新闻评论的题目从哪儿来?

一些刚开接触写评论的朋友常会提出如下问题——

  自己究竟该评论什么,哪些事值得说道,新闻写作评论题目从何而来?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得搞清评论是什么:

  评论,就是对生活中各种事物的看法与见解。谈看法,写评论,首先要对事物有感想和感触,进而有感而发。如果对某件事一直如鲠在喉,倘若看过一个新闻后觉得不吐不快,题目已然出现。

  “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评论题目也不例外。找选题,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点滴观察与思考。

  比如,上医院看病难看病贵,去机关办事被要求开“奇葩证明”,雾霾频现痛恨污染,“被加班”与法定节假日不能休息,“感觉身体被掏空”时乘公交车给不给老人让座,受公众欢迎的网约车被管理者“上枷锁”……上述琐碎又具体的事情,许多人都有亲身经历,会产生困扰、不平、义愤等感受。

  将这些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即是评论,会引起有同感与类似经历者的共鸣。“从生活中来的题目”是最好的选题。

  评论往往与时事相关。作者在生活中积累的种种感触与体会,往往是通过某个类似的时事新闻“由头”抒发出来、登上媒体。

  要写评论,尤其是写时事评论,作者要多关注媒体报道的社会热点新闻。如果热点新闻与作者脑海里“库存”的感触与观点“契合”,应抓住这种“灵感”并将其成文。

  热点新闻加跟进评论是媒体惯用的报道形式,媒体编辑欢迎“应景”的题目,及时的评论文章引发社会反响的可能性大。

  如今还是自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的一大特点是,自行设置议题吸引眼球。这对作者的要求更高。但是,还是有一些潜在的选题规律。

  比如,题目应当具有矛盾冲突、引争议、接地气、惹同情、曝丑闻、批装蒜等等。上述元素之所以蕴含“热门”潜能,也是遵循新闻与传播本身的规律。进一步看,一些“网红”往往是抓住了受众的草根儿性、猎奇化、不喜欢被说教、喜欢被认同、常具有“非利益攸关性忧虑”的心理特点,进而挑动受众的心弦,使有关文章引起共鸣与转发,推高点击率与阅读率。

  选择什么题目,与作者对新闻的嗅觉与敏感性有关,还与作者的知识与生活阅历储备密不可分。对初涉评论新闻写作的人而言,建议从自己熟悉的、有切实感触的事情写起较好,这样更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谁都不是“全能”的,作者往往是根据自身专业与知识,决定写自己擅长的领域的题目。对作者而言,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才能在选题时更游刃有余、厚积薄发。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 本文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目的在于学习分享与传递更多信息。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 本网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