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情、活力、时髦……罗列类似词语,如果在你头脑中构想出的只是一个年轻人,那是因为你未曾见到过刘秦玉教授。因为,学生和记者眼中的刘教授,都是———
活力四射 魅力焕发
抛开“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副理事长等等这些专职和兼职的头衔,坐在记者面前的刘秦玉教授热情爽朗,和蔼可亲。言谈举止中,记者看到的是一位年过六旬的老教授身上难得的激情与活力。“老师在思想上、衣着上都很年轻,她是一个很现代的老人,一些新鲜的事物她都愿意尝试。”海洋环境学院研究生许丽晓如此评价自己的老师。
刘教授的活力还表现在她广泛的兴趣爱好。“我对打排球、唱歌、跳舞等休闲活动都比较喜欢,特别喜欢看小说、杂志。但是时间不允许,等退休以后再满足自己的业余爱好吧。”作为一个常年活跃在国际“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学术前沿的女科学家,刘教授还是将更大的活力投入到了科研教学中,因为她想跟时间赛跑,争取在退休之前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奉献出更多的东西。
喜欢声与乐的优美旋律,但她更喜欢的是在海与天神奇的交响中沉淀自己。刘教授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坚守在科研教学的第一线,正是因为她对科研教学心无旁骛的专注和持之以恒地探索,正是因为她对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从人生初始便延续下来的眷恋,正是因为她对学生始终涌动于心的爱,成就了她对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建立了南海上层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框架,揭示了南海海盆尺度环流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本质;发现了南海冬季存在由西边界流冷平流作用形成的冷舌和春季菲律宾群岛西南的高温暖水;发现了夏威夷群岛是影响北太平洋副热带向东逆流的重要因素,揭示了该逆流区海面高度准90天周期振荡的物理机制;定量地给出了台湾以东海面高度和黑潮流量低频变化的主周期,改变了人们认为黑潮流量以季节变化为主的传统认识……这一系列的成就,已经使她成为目前我国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之一,也让刘教授在日前获得 “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
一个人的生命能在长久的前行中不断擦出青春的火光,是因为她的生命力,埋进了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热爱的种子———
“教师是我喜欢的职业”
在教育战线上耕耘多年,刘教授早已是桃李满园。早在1993年,她就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生指导教师。如今,她已为我国海洋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以她和她的团队的努力推动了中国海洋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中国海洋科学的国际学术地位。
07级研究生范磊告诉记者,刘教授讲课的时候很投入,很有激情,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特别有感染力,能充分带动学生情绪。采访中,学生们都说对刘教授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感受很深,她对学生的要求也始终非常严格。“我就是要求他们每天都要加倍地努力,因为发展我国的海洋事业,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历史责任,要靠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我们必须要有一种紧迫感。”刘教授如是说。
曾经有很多人问过刘教授,年纪大了,还这样拼命工作是为什么,她总是说,工作让她觉得很快乐,就这么简单。在与记者的交谈中,刘教授始终强调,比起很多有能力但没有机会的人,自己是非常幸运的。成为一名教师是她学生时代的梦想,“这是党和国家给我机会实现我的梦想,是人民给了我们做科学研究的经费,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我们培养,国家给我们经费让我们做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有意义的事情,我觉得非常高兴,高兴了工作起来就有激情了。”
刘秦玉教授在全国大气科学专业本科教学体系中第一个开设了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课,并编写了相应的教材和制作了英语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时我讲课也会出现错误,学生能及时发现并指出我的问题,是我上课时最兴奋的事情。”当被问及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令她感到高兴的事时,她这样回答道。
六十有余的刘教授,在科研教学领域耕耘半生。三尺之上,岁月轮回;海天之下,时光荏苒。让刘教授能如此坚守的源泉,是———
“用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步是最幸福的事”
对于自己的学生,刘教授赞不绝口:“我的学生现在是越来越好,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越来越强了。现在有一些学生能对学习和科学研究感兴趣,我觉得这一点挺好的。”
点滴细节中,刘教授对学生的爱让其爱徒如数家珍。气象学07级研究生范磊首先说到:“她对我们学生非常好。她不仅记得所有学生的生日,而且每个同学的生日,她都给过,买个蛋糕或者一起吃个饭。节假日的时候也会和大家一起出去玩。”的确,给每个学生过生日,已经是刘老师多年来的惯例,她的秘书李杰老师和她相处多年,对这件事已经习以为常。“刘老师总是说,如果最近一段时间我比较忙,忘了给学生过生日,你可一定要替我想着。”
李杰老师回忆说,2006年12月和2008年2月,刘教授连着两次因患病动手术,手术住院期间她在病床上坚持工作。手术后,研究生到她家里去看望她,她把家里的客厅变成了学术讨论的小会议室,为学生讲解研究中的问题。她还为生活困难的本科生还贷款,捐钱给有亲人住院的学生。
研究生许丽晓说,学生晚上发给她咨询学习和科研的邮件,她无论多晚都会给予及时、详细的答复。她常对我们说:我们的科学研究代表我们国家的水平,容不得丝毫懈怠。
采访中,刘教授口中的“学生”二字竟替代了她自己这位被采访的主角。她说,作为教师传道解惑,能有机会将自己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和经验教给学生,对我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有他们的陪伴我才能思想年轻,和学生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快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有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此处我们略改其意———刘秦玉教授在继往开来,并会继续延伸向前的科研教学之路上,渐入黄发之年却快乐地奏响了教师这一职业的神圣赞歌。
对教书育人工作的热爱,对探索自然的兴趣,对祖国和人民的责任,让刘教授青春永驻。
文/学生记者 徐尧 董倩倩 图/冯文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