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科研工作会议强调
强化质量意识 构筑学科优势 助力十年腾飞
本报讯 9月 16日,学校召开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科研工作会议,部署2010-2020学年科研有关工作。纪宝成校长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科研工作要强化质量意识。
纪宝成校长指出,新世纪以来,学校全面工作及科研工作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学校今后进一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应看到,学校科研工作仍有不足,同时,面对国内外院校的快速发展,学校科研工作需要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纪宝成校长强调,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追求卓越。希望广大教师克服浮躁、急功近利心理,潜心治学,同时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要积极向学校老一辈教师学习,树立良好的学风,争取为本学科发展、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二是在管理层面上,要修订科研考核、职称评定办法,鼓励和支持潜心治学的教师,为多出精品、出上品、出传世之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要处理好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学术研究与文化普及、理论研究与政策研究的关系,要立足长远,注重基础、关注需求、强调积累、鼓励创新。纪宝成校长还就学校学术期刊的发展提出了具体思路和明确的要求,希望学术期刊进一步发挥学术交流、传播作用,推动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
冯惠玲副校长在会上作工作部署。她指出,当前学校科研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一是从2009年起,学校开始谋划未来十年发展的蓝图,吹响十年腾飞的号角,明确提出了在未来的十年间中国人民大学的战略发展定位,并因此为学校科研战略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要求。二是目前国家对高校科研工作的支持力度显著增加。三是在过去十年里,学校科研取得了巨大成就,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科研经费持续增长,科研成果数量上有明显的优势,是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但审视科研工作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科研家底并不厚,缺少有重大影响力的成果,与国际水平差距仍然很大。要想有力地支持学校“十年腾飞”战略,还需要全校上下付出巨大的努力。
对于本学期的科研工作,结合教育部科研业务费的安排与使用,冯惠玲副校长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做好学术规划工作,学术规划的内容包括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注重学术积累。其次,加强对学术期刊、数据平台、科研机构的支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学术品牌。第三,在科研考核和职称评定方面将采取新的措施。
科研处副处长杨伟国围绕实施六大战略、构筑学术优势这一核心内容对2010-2020年科研战略与学年工作计划做了详细说明。基于学校的十年腾飞战略,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使命是,在科研领域,理解、转换并执行学校发展战略,理解、沟通并服务学者科研活动,理解、激活并满足社会科研需求,通过世界一流科研管理实践,支撑学校实现“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的理想。基于这种使命,学校在未来十年将实施六大科研战略计划,包括明德学者计划、研究品牌计划、顶尖期刊计划、数据高地计划、研究激励计划和科研推广计划等。结合这一系列计划,学校要求各学院、各教师制订相应的科研规划和计划,科研处将根据这些规划以及对研究进展的评估为学院和教师提供长期的、个性化的、综合性的支持和服务。
对于2009-2010学年的科研管理工作,学校将基于十年腾飞战略定位和科研工作六大战略计划的要求,基于对国内外科研管理最佳实践的理解与掌握,试图通过科研管理体系的优化,强化对校内教学科研人员的服务效率与质量,引导、支持并激励教研人员积极从事科研活动;着力向全社会推介中国人民大学的科研力量,引发、挖掘并激活国内外潜在的科研需求。
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在会上介绍了宏观经济研究所为核心的研究团队为国家提供决策咨询的相关经验。
校领导袁卫、林岗、王利明、杨慧林出席会议,学校有关部处负责人、各学院负责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出版社、书报资料中心负责人、各学术期刊主编、各学院及基地科研秘书100余人参加了会议。(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