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回顾沧桑巨变共庆新中国六十华诞 畅谈美好未来奏响共和国盛世华章
我校隆重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座谈会

   

    本报讯 9月25日下午,“新中国六十年与川大发展”——四川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座谈会在科华苑宾馆隆重举行。此次座谈会是我校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系列重大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全体校领导,部省级老领导和学校老领导代表,两院院士和杰出教授,校长助理,各部处和各学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主委和台联、侨联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代表,教师以及学生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校长谢和平院士主持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校党委书记杨泉明教授作了讲话。他深情回顾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他说,60年来,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杨泉明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把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水平和中华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崇高奋斗目标,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推动人民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大改革、大开放,促进了大跨越、大发展、大提高,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由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杨泉明书记指出,学校伴随着民族解放和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步伐,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战斗洗礼,经历了新中国建立后的不懈奋斗,经历了两次“强强合并”的改革创新。学校抢抓改革开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各项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一是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二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三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四是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五是国际交流合作取得新成就。六是社会服务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七是办学环境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为师生职工办实事取得显著成效。八是经受住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九是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他指出,这些重大成绩的取得受益于党的正确领导、祖国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英明抉择,是历届老领导、老同志和广大教职工拼搏奉献、辛勤工作的结果。
    在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学校发展取得的重要成就后,杨泉明书记从三个方面谈了深刻体会:一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向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目标迈进。二是与祖国同命运,与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同进步。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总是与时代的要求、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我们要从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和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竞争体系的高度,从构建西部人才高地、更好地发挥人才和科技支撑作用的高度,加快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步伐,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我们要将个人奋斗同祖国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和时代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三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这要求我们要一心一意谋发展,把科学发展作为长期坚持的第一要务。要敢闯新路破难题。进一步解放思想,高扬改革创新旗帜,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学校各项改革,坚持教育创新特别是体制机制创新,始终把敢闯新路、深化改革作为重要的工作取向。要以人为本抓队伍。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及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方针,进一步落实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要扎实做好当前工作。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扎实推进整改方案的落实和学校发展战略行动计划的实施。要进一步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确保学校持续稳定。当前,要严格落实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确保国庆期间校园稳定,高度重视甲型流感防控工作。
    杨泉明书记强调,我们要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扬川大勇做改革排头兵的光荣传统,以加快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实际行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贡献。
    校长谢和平院士在主持座谈会时指出,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学校与共和国共同成长的的光辉历程,全面总结祖国和学校建设发展的巨大成就,对我们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所需要的国家栋梁、社会精英,不断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回顾60年风雨历程,作为中国人、作为川大人,我们为祖国和学校取得的历史跨越感到骄傲和自豪。这不平凡的60年,是伟大祖国沧桑巨变、快速发展、成就辉煌的6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事业开拓创新、跨越发展的60年,更是四川大学向建设中国一流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目标奋力迈进的60年。
    谢和平校长说,近年来,学校抢抓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重大历史机遇,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与转变:一是抓住高教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实施了学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科综合、水平一流的历史性跨越与转变;二是抓住“211工程”“985工程”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机遇,实施了科研重点突破改革,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的历史性跨越与转变;三是抓住高教质量工程建设的重大机遇,实施了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实现了向研究型大学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历史性跨越与转变;四是抓住高等教育开放合作的重大机遇,实施了国际化办学改革和社会服务模式改革,实现了向国际化、开放性大学的历史性跨越与转变;五是抓住部省市共建的重大机遇,实现了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与转变;六是经受住“5·12”汶川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自觉履行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崇高社会责任,进一步提升了自身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能力。
    谢和平校长指出,作为祖国和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受益者,自己有着深切的体会。一是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才可能实现学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没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更没有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近年来学校不断取得新跨越,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部省市共建的大好机遇、教育部以及省、市的大力支持。二是只有主动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需求,才可能实现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要立足国际科学研究前沿,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发展目标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全面提升引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三是只有继续把改革创新作为推进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才可能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创新打破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激发了广大师生职工的创造激情和潜力。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正是历届领导、历届教职工抢抓机遇,用战略眼光、鼓起勇气改革的结果。当前,学校正在启动实施未来5—10年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创新人才培养、青年教师培养、学风与学术道德建设等重大改革举措。他强调,今后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树立使命感和责任感,同心同德,锐意进取,以饱满的热情谱写学校建设发展的新篇章,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作出新贡献。
    座谈会上,学校老领导饶用虞,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兴栋,党的十六大代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教授唐承薇,学校档案馆馆长、校史办主任党跃武以及化工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鹏飞同学分别发言。(赵昱辉)
    详细报道见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