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近日,由我校资源环境学院等单位组织的科学探险考察队队员在成功穿越了世界上沙丘相对高度最大的巴丹吉林沙漠后陆续返兰,实现了我国历史上首次由北向南徒步穿越该沙漠的壮举。
“巴丹吉林”是蒙古语的译音,巴丹吉林沙漠面积4.9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甘肃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鸣沙区和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二大流动性沙漠,其沙丘高度超过了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最高峰,被称为“沙漠珠穆朗玛峰”,其西北部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域至今尚无人类的足迹。
据介绍,参与此次科学探险考察的正式队员22名,以资源环境学院师生为主(包括8名本科生、7名研究生),队员中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19岁。科考队9月16日从位于额济纳旗温图高勒嘎查的拐子湖气象站开始挺进沙漠,按每天实际行程约35公里的距离,依次通过李家坑、古尔班乌兰、胡勒散、哈布特盖、乌兰色日等营地,中途补给后转趋车日格勒、巴丹吉林庙、诺尔图、宝日陶勒盖一带,于25日在位于阿拉善右旗的世界沙漠地质公园大门结束全程考察。
其中,包括资源环境学院院长王乃昂教授在内的9名队员全程徒步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实际徒步穿越距离逾350公里。穿越过程中,其他队员利用全站仪、探地雷达等共计测量8个高大沙丘,其中海拔最高的必鲁图峰经初步测算相对高度达430余米。沿途共计观测了46个湖泊的水文要素,采集湖水、泉水、井水、地下水、雨水样品65个,完成植被样方调查55个,采集植物标本30余株。目前,此次沙漠科学探险考察对湖泊的面积、深度,对沙丘的高度、坡度、面积等基本数据已经出来,其余科考成果还在整理当中。 (资源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