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重拳击破就业难题


  本报讯(记者 皓月)“完全出乎意料!确实 没想到!”5月14日上午,看到我校最新统计的 就业数据,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周波终于松了一 口气,“在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作为外语财 经类高校,我校2009届本科生、研究生的就业 率仍然保持稳定,到金融机构就职的毕业生, 与去年相比不但没有减少还增加了!与四大会 计师事务所签约的我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300 人,仍然在国内大学中保持领先地位”。
  截至2009年5月8日,我校已签约毕业生总 数达到1346人,落实率达到80% 以上,预计到7 月份签约人数还会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今 年就业质量高,就业行业与专业契合度高。用 人单位多集中于知名外企和大型国有金融企 业,45.54% 的毕业生与四大国有银行及四大会 计师事务所签约,其中313人与各大国有银行 签约,300人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签约。与国内 各类银行签约人数已达369人,所占签约人数 比例为27.41% 。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 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四大国有银行227人, 与2008年的131人相比增长了73.29% 。进入国 家宏观经济决策部门的2009届毕业生人数共 37人,呈上升趋势,其中商务部一举突破9人, 中国人民银行7人,外交部6人,国家安全部3 人。
  快速反应 打出就业“组合拳”
  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就业好,这是我校素 有的社会美誉。2009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 国毕业生数量继续增加,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 十分严峻。作为全国经贸领域实力最雄厚的高 校之一,我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主要是外贸行 业、金融系统和三资企业。今年我校的就业情 况如何,成为校内外关注的热点。
  解决好2009届毕业生就业难题,这是学校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学生谋福利、办 实事的重要举措,是当前头等大事。为了全面 贯彻落实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做好2009届毕业 生就业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应对经济危机对 就业工作的不利影响,我校全面落实就业工作 “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校党委王玲书记担任 组长、陈建香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 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院系党政一把手和相关 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
  教育部就业工作视频会议召开四天后,学 校党委立即召开常委会落实教育部会议精神, 决定采取五项新举措,率先打出了一套“组合 拳”:建立奖惩机制和预警机制;稳定拓展毕业 生就业的“重点客户群”;拟将就业率、就业质 量及毕业生评价纳入学院一把手工作的考核 机制;拟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的招生、培 养、就业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 作体系和创新做法受到两期教育部简报的肯 定。
  从2008年9月开始,就业指导中心到各学 院举行近百场就业宣讲会和就业辅导讲座;加 强就业信息传递,对就业网站进行大规模改 版,为09届毕业生发布了700多家用人单位招 聘信息,网站日访问量达2000人次;引入职业 生涯规划,聘请8名职业指导师;为大三学生开 设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加大对毕 业班辅导员的就业工作培训力度;发放《就业 辅导手册》;将08年11月定为“心理健康咨询服 务月”,与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联合,加强毕业生 心理疏导和思想教育……全方位的宣讲和引 导使毕业生的就业意识空前高涨,进入择业状 态的时间明显早于往年。
  2009年3月14日,就业指导中心对我校 2009届本研毕业生进行了“拉网式”调查,将目 前就业进展程度如已签三方协议、已落实单位 待签协议、等待面试结果等进行“过筛子”式统 计。相关数据每周更新,彩色标注,动态统计, 目前已向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发布 了8期通报。
  “处变不惊,理性应对,加强指导,促进就 业”,陈建香副书记表示,这就是2009年我校就 业指导的总体思路。 主动出击 拓展校企合作新资源根据就业指导中心调查,63.89% 的用人单 位在招聘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践实习经 验;93.10% 的同学希望加强校企合作、校部合 作,开辟更多的就业和实习渠道。
  校党委书记、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玲 寒假期间亲自带队,赴上海与正大集团企业大 学商谈建立校企合作,通过校企战略联盟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
  陈准民校长与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 密切联系,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关心就业工 作是每个教职员工的责任,”他说,“就业工作 决定着生源和人才培养质量”。
  陈建香副书记带队赴山东济南、青岛等 地,联系当地金融行业用人单位,协商招收毕 业生事宜,建立京外就业实习基地,积极拓展 毕业生就业资源。 (下转第3版)
  -----------------转版-----------------
  (上接第一版)2009年4月,校党委书记王玲、副书记杨 逢华、陈建香、副校长林桂军等分别带队到商 务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央商务区( CBD) 管委会等单位走访调研。系列调研使我校对 外贸、金融行业和区域对人才的需求变化有 了新的认识,形成了有针对性地加强操作型 人才和研究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多方联动 打造核心竞争力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科研和自主创新能力 培养,从2004年10月开始实施《本科生科研创 新管理办法》,经费坚持在每年投入50万元的 基础上以10% 的增长比例增加投入。
  “提高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王 玲书记强调。2009年3月25日,她主持召开信 息分析会,会议最终议定增设“学生海外学习 奖学金”等“十条意见”。这是一次整合各方面 资源、各部门共同协作、形成合力的重要会 议,“十条意见”既有近期措施也有远期构想, 将对就业工作产生长远影响。
  根据这“十条意见”,学校把增加学生海 外学习和实践经历作为学生就业全盘工作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2日,就业指导中心与国 际处联合举办第一届海外学习项目说明会, 300多名应届本科、硕士毕业生和三年级本科 生到会。说明会将我校各单位现有海外学习 项目进行整合并集中推介,实现全校海外学 习实践项目的资源共享,依托我校国际化办 学特色,进一步拓展了实习渠道,更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2009年5月7日,我校与华道数据合作建 立首个“就业实习基地”,5月20日,我校与荣 丰行投资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建立起第一批 “就业创业见习基地”。这是我校党委学习实 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党委为毕 业生办实事、谋实利、心系毕业生的生动体 现。
  “要让自己的实习经历成为简历上最漂 亮的一笔。”周波主任经常这样提醒毕业生 们,他说,用人单位最关注的是毕业生的实习 经历,希望低年级的学生多利用假期参加实 习,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
  贴心服务 衣橱里的小秘密以前我校的毕业生是 “皇帝的女儿不愁 嫁”,今年学校却想方设法,为他们与用人单 位牵线搭桥,既作“红娘”又做“嫁衣”。
  学校先后举行2009届冬季、春季两场毕 业生校园招聘会,提供近千个岗位,几乎涵盖 学校所有专业;为吸引和鼓励有志于报考国 家公务员的优秀大学生,学校加强政策引导 和宣讲,经常邀请国家部委相关领导、校友到 校讲座;带领学生到外交部等国家部委、政府 部门参观学习。
  学校关注就业困难和家庭经济困难毕业 生,学生处将毕业班困难生补助额度由300元 提高到500元,为140名“双困生”发放了7万元 求职补贴。
  就业指导中心购置了12套男女正装,供 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班学生求职面试免费借 用;利用短信平台给09届毕业生发送了15万 条就业短信。
  “为用人单位提供服务,维护用人单位的 利益,建立感情,这样的合作才是长久的合 作。”就业指导中心除了主动向用人单位推 荐优秀毕业生外,还经常提供宣传、培训、组 织考试等附加服务。
  2008年我校本科生就业率高于北京市 平均就业率四个百分点,被评为“北京高校 示范性就业中心”,为今年就业工作打下良 好的基础。
  截至目前,我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率只 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个百分点。2009年的我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定能交出一个满意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