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跨 越———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一期工程建设补记





  题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建设新校区,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多校区办学的困难,实现从升本到创办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历史性跨越,这个梦想始终萦绕在历届校领导和全校师生员工的心头。2009年9月4日,徐州工程学院(一期工程)中心校区正式启用,新校区一期工程胜利竣工。梦想变成了现实,2万徐州工院人为之欢呼雀跃。256天,从奠基到竣工,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上篇:播种希望科学决策,谋工院发展建新校公元2007年7月9日,徐州教育学院整建制并入徐州工程学院。从此,升本5年的徐州工程学院就有了城南、原来园、飞虹、西苑、永安、湖滨六个校区,占地不足500亩。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狭窄的办学空间,加之多校区办学,运行成本高,办学效率低,已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如何才能跳出重围,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呢?校党委一班人,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主动争取省市领导的支持,科学把握新校区建设的机遇。2008年1月8日,曹新平书记在我校主持召开现场办公会,决定在新城区划拨1500亩土地用于我校新校区建设。2008年10月18日,成功打下了新校区建设的第一桩。从此,徐州市新城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上,又多了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一期工程工地上传来的隆隆打夯声。这隆隆的打夯声与奠基仪式上飘飘洒洒的细雨绘织成一幅徐州工程学院美好明天的建设蓝图。
  ●省市领导高度重视新校区建设。为了我校新校区的建设,副省长徐鸣同志、市委书记曹新平同志倾注了大量心血。省市领导多次听取我校领导关于新校区建设的工作汇报,多次召开协调会、现场办公会,并做出重要指示。市委市政府把我校新校区建设列为2008年度徐州市重点建设的十大工程。成立了以曹新平书记为组长的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并在资金、政策上给予特殊的支持,有力地解决了我校新校区建设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副省长徐鸣同志始终关心我校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新校区的建设。2008年6月2日他在我校新校区建设专题汇报会上指出,“徐州工程学院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重点做好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深化学校内部改革和新校区建设工作”。他指出,“徐州工程学院组建以来,几经合并,几年一大步,学校稳定,教学水平、管理水平都有很大提高。学校通过2007年课堂教学质量年、2008年实践教学改革年和2009年将要开展的教学管理规范年等活动,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促进了几个学校的融合,学校的知名度在一步步提升。作为苏北唯一一所市属本科院校,迎接2010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发展的目标很明确,发展的势头很好”。在谈到下一步迎评与新校区建设时,他要求,“要通过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全面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要通过深化学校内部改革,来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要通过新校区建设,促进学校又好又快发展”。
  市委书记曹新平同志作为我校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经常深入建设工地具体指导工程建设。在我校新校区建设奠基仪式上,曹新平书记指出,“建设徐州工程学院新校区,既是提升学校竞争力,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增强徐州发展活力和后劲的要求”。他要求,“新校区建设要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明确进度,落实责任,争分夺秒推进新校区建设。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验收”。他要求,“各有关单位要主动服务,密切配合,为新校区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市领导李荣启、朱美华、王昊、聂琦波等和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都非常关心我校新校区建设,并做了大量工作。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市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我校新校区建设争取了时间,节约了资金。尤其是在建设用地的报批,土地征用规费的减免,规划、设计等方面给予了全力支持和资助。仅一期500亩用地,就缓交征地费用1亿元;市里从2008年起,连续4年,每年拨付我校3000万元用于新校区建设;新校区建设市属规费全部免交;老校区收储费用全部用于新校区建设。市委市政府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各方的支持,是我校新校区建设的根本保证。仅省、市领导围绕我校新校区建设,专题调度、协调、现场办公、听取专题汇报,深入工地现场指导就达近30次,帮助解决了新校区建设中出现的大量问题,保证了新校区建设的迅速推进。
  ●校党委一班人决策科学民主,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一班人坚强有力。围绕新校区建设,校党委一班人思想高度统一,认识高度一致,决策科学民主。从新校区建设规划、设计、方案、施工、监理等每个环节,都坚持听取专家的意见,都及时向全校师生通报情况,征求意见与建议,并将新校区建设提交到了党代会、教代会、民主党派通报会、老同志情况通报会等会议征求意见和建议,使全校上下形成了建设新校区的共识。
  围绕新校区建设,指挥部一班人坚强有力。围绕新校区建设学校不仅成立了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由学校主要领导担任,副总指挥由学校分管领导担任,并以基建处为基础,从全校抽调了30余名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指挥部下属各个部门。指挥部的同志从总指挥到工程技术部等部门的同志都坚持在建设工地现场办公,团结协作,务实高效,艰苦奋斗,勤廉建校,与工地2000余名建设者紧密合作,科学管理,以较短的工期和较低的施工成本,圆满完成了一期工程12万平方米的建设任务,确保了新校区在2009年秋季新学期开学正式启用。
  ●工程奠基,播种希望。2008年10月18日,这是徐州工程学院建设与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这一天,新校区奠基了。新校区的奠基,是学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学校开始踏上“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征程。新校区建设,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骤实施”的要求,围绕建成“生态校园、数字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的目标,校党委一班人表示,将举全校之力,聚全校之智,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全力推进新校区建设。
  2008年10月18日上午10时18分,奠基仪式正式开始。省、市领导发表讲话,兄弟高校热情致辞,建筑施工单位庄严表示,与会嘉宾真诚祝福,奠基仪式似春潮涌动。10时50分,礼花绽放,鼓乐齐鸣,出席仪式的领导嘉宾挥揪培土为新校区奠基。铁锹舞动,一所现代化的大学校园由此诞生;世人瞩目,共同期待古彭大地上徐州人民自己的本科院校———徐州工程学院新的腾飞。掌声犹如春潮卷过全场,喜悦缀满了每个人 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