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上海交大校务委员会主任马德秀和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一起,并转达江泽民对施罗德老朋友的问候。
本报讯 10月13日,第61届法兰克福书展及中国主宾国活动开幕仪式在德国法兰克福市举行,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德国总理默克尔出席并发表讲话,呼吁加强中德文化交流,增进理解,共同推动人类进步及两国关系发展。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等出席仪式。我校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马德秀参加了开幕式并与其他领导一起向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赠送了江泽民亲自签名的由我校出版社和中央文献出版社联合授权爱思唯尔出版的两本英文学术著作。
10月14日下午,江泽民学长《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和《中国能源问题研究》英文版全球首发式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海展馆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马德秀、爱思唯尔出版集团科技图书全球总裁唐诺吉等出席首发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吴红波,以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读者等80余人参加了首发式。
《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一书,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编辑,中文版于2009年4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全书收入江泽民 1983年至 2008年间关于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问题的重要论文、报告、讲话、文章27篇,附录2篇,17万余字,其中许多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中国能源问题研究》一书,由上海交通大学编辑,中文版于2008年10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入江泽民 1989年至 2008年间关于能源问题的重要论文、讲话共3篇,5万余字,其中有些文稿是首次公开发表。
在首发式上,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等先后发表重要讲话。我校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马德秀在会上回顾了江泽民学长研究能源问题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学术渊源。她介绍说,江泽民学长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学的是电机专业。之后,他曾担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分厂厂长和电子工业部部长。这一经历,使他对能源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素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江泽民考虑从上海市领导岗位上退下后到母校执教。为此,他撰写了两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即《能源发展趋势及主要节能措施》和《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新特点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问题》,发表在当年的《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并通过校学术委员会的评审,受聘担任电力和管理学院教授。离开国家领导岗位以后,江泽民学长继续对能源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成卓有远见的《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和《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两篇学术论文,在《上海交通大学学报》上发表。去年10月,我校将江泽民关于能源问题的两篇论文和一篇讲话结集出版,即为《中国能源问题研究》一书。今年,我校又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合作,将江泽民关于信息技术产业的文章和讲话结集出版,即为《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一书。
据马德秀介绍,这两本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出版界和社会各界受到了广泛关注。世界著名的出版集团———爱思唯尔积极联络两书版权转让事宜,最终经作者本人同意,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联合授权,得以在今年出版两书的英文版。
马德秀最后说,创办113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栋梁、科学大师和文化精英。江泽民学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江学长这两部凝聚着心血和智慧的学术著作,立意高远,论证严密,体现出他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严谨细致的治学风范。作为江泽民的母校,我们一定传承学长笃行不倦、学无止境的求知精神,以及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态度,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马德秀的讲话,引起各方和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均报道了马德秀讲话的主要内容。 (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