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宁泽璞)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我校承办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第二届第四次理事会与第三次监事会、中国长沙首届中医药标准化国际论坛暨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标准化建设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09年5月15日到18日在长沙召开。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委员会正式成立,我校被推举为标准化建设委员会挂靠单位,我校党委书记兼省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蔡光先教授被推选为标准化建设委员会首任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教授被聘为名誉会长,标准化建设委员会首批理事为 66人,来自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海外理事23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标准化建设委员会的成立,这是中医药标准化道路上的一件大事,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标准化的进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由国家标准化管理部门发布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基础理论术语》、《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腧穴名称与定位》等18项中医国家标准,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各学会发布了200多项行业标准,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看来,国际标准仍然是薄弱环节。近20年来,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标准仅1项,即由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针灸穴位名称标准”,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还只是国际组织标准,必须进入ISO(国际标准化组织)目录,才能真正成为国际标准。世中联标准化建设委员会的成立,将为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化带来诸多便利,世中联作为国际组织,其领导下的标准化建设委员会在条件成熟时可争取成为ISO认可的与标准化有关的国际组织,由我们来组织制定中医药国际标准,可上升为WHO或ISO标准。
据蔡光先会长介绍,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标准化建设委员会成立后,将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化的领导下,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逐步健全机构,组建各专业分会。根据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现状,针对管理类标准、技术类标准和基础类标准的不同,迅速组建各专业分会,在世中联的领导下,迅速开展工作。各专业分会的组建原则是条件具备一个就组建一个。
其次,协调各方关系,搭建宣传推广平台。委员会成立后,要在世中联的领导下,建立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及各国际性标准化组织的联系,协调好与中医药行业各专业委员会的关系,建立中医药标准化的网站,向中医药行业宣传介绍国际标准化发展的新动向,向全球宣传推广中医药标准化的成果,以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建设。
第三,广泛调研,精心组织,开展中医药标准化研究。要充分发挥我们专业委员会成员代表性广的优势,针对中医药标准化的现状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医药标准化的主攻方向,精心组织,吸纳各方力量,开展重大项目的联合攻关,要从学术发展的角度、从产业化的角度、从国际化的角度来选题,目前可从中医疗效评价标准、中医师(针灸师)培养标准、中医诊所(针灸诊所)管理标准、中药超微饮片质量标准等项目入手开展国际性科研协作。
第四,系统整理,加大执行推广力度。此前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领导下,已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130余个中医相关标准和近100个中药标准,极大地推动了中医药标准化进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有的标准还不完善,有的尚不能配套,有的与相关行业标准之间不太协调。我们要在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已有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和充实。尤其是要加大对中医药标准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可以说目前我国还没有较完善的中医药标准运行和监督机制。如果我们花费大量精力制定出来的标准得不到有效的执行,那就失去了制定标准的根本意义,因此,我们要研究中医药标准化运作的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
“得标准者得天下”,中医药标准化的建设必将为繁荣中医药学术、规范中医药管理、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