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召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工作会议,校党委书记朱正亮强调———抢抓机遇创新机制开创“人才强校”工作新局面
本报讯10月28日下午,湖工大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工作会议召开。校领导朱正亮、钟毓宁、董仕节、张颖江出席会议。会议由副校长钟毓宁主持。
本次“人才强校”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总结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成绩和经验,认真分析当前人才强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研讨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为重点,全面推动我校人才强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促进学校战略转型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人事处处长陈沛安总结了我校2005年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以来的基本情况,并对进一步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提出了工作思路和意见建议:各单位需要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和实施计划;充分利用政策平台,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人才引进目标责任制。同时,学校将实施人才引进激励机制,大力支持自有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实施骨干教师出国研修工程和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确保团队负责人享有充分的用人权和分配考核自主权。
人事处副处长王地国就进一步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配套文件《湖北工业大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讨论稿)、《湖北工业大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试行办法》(讨论稿)作了说明。
校党委书记朱正亮做重要讲话。他指出,进一步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是增强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突破高水平科研成果较少的瓶颈的迫切需要,是改善学校人才结构,提升师资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实现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型的战略举措。
朱正亮强调,各学院要抢占先机,争取主动,抓紧落实“人才强校”工作的新举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新的理念引进和培养人才,要有敢担责任、敢冒风险的气魄,充分认识人才投资是回报最高的投资,是最有价值的投资,要有打破平衡攀比的勇气。
朱正亮特别指出,我校继续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努力实现工作中心的三个转移:一是从量向质转移,就是要围绕学科建设需要,加强高水平科研队伍建设,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点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要利用经济危机影响到海外学子就业困难和国家重视海外人才引进工作的契机,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要做好与人才引进相应配套措施的落实工作,对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要下大力气解决他们的合住房、实验室、团队等一系列相配套问题;二是从注重资历向注重贡献转移,就是在继续对高学历、高职称及高学术头衔的学术骨干给予适度的学术津贴的同时,要加大对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特别是要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奖项的学术骨干给予重奖。必须从“以学历为本位”转变为“以能力为本位”,把人才置于经济社会和学校发展进程中去考察,以为学校所作贡献和创造的价值大小去衡量人才,从而形成人人讲创新、人人做科研的“不安于现状、不相安无事”的良好科研氛围,推动科研工作不断进步;三是从注重个体引进向注重团队建设转移,就是要在继续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的同时,全面实施科研创新团队计划。要制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积极探索“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组织模式,积极组建和支持10个左右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且研究处于学科前沿的校级高层次创新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促使一部分校级科研创新团队进入省部级或国家优秀创新群体之列。
朱正亮要求各学院要进一步加大政策配套和落实力度,以更有力的措施引进和培养人才。一是要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规划和实施计划;二是要充分利用各类政策平台,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三是要建立人才引进工作目标责任制;四是要建立人才引进工作激励机制,增强用人单位引才动力。
朱正亮最后强调,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部)、中心要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推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若干意见》(湖工大党字 [2009]27号)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和积极性,全校上下共同努力,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推动我校“人才强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促进学校战略转型和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工作小组成员、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各学院(部)、中心党政负责人参加会议。(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