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在探索实践中前行
应时而生薪火相传育桃李,栉风沐雨写春秋。78年来,湖北二师从筚路蓝褛艰辛创业,到见证成教事业的繁华,再到如今成为普本高校里的一名新兵,艰难的奋斗历程中蕴含着校领导的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更离不开代代“教院人”的团结拼搏、勇于创新。
从2003年开始,学校先后经历了与省工业学校合并、整体搬迁至光谷校区、改制成功、与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校区大调整等一系列的“大动作”、“大手笔”,校园面积、固定资产、办学条件、师生人数等都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几年间的跨越式发展为学校顺利实现在普本高校中立足乃至早日赶超奠定了基础。
为了推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推动学校“加速”内涵式发展,几乎在改制成功的同时,学校领导即提出要“改系为院”。2009年2月17日,学校在机构设置调整的通知中,将9个系改为院;3月11日,在关于院、系调整的通知中,进一步就学院下设系、部做了具体安排;8月29日,在处级干部学习班上,专门邀请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维友教授传授院系建设和管理经验。
时不我待。在新的管理模式运行伊始,校党委书记严文清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一夜之间系主任变成了院长,到底院和系有什么区别?”几个月来,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者们也在努力探求着这一问题的答案。直面困难“学院这一级主要以监督和评估工作为主,我们希望给系更多的自主权。”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杨莉在谈到该院引进人才时表示,考虑到学院师资结构问题,尊重系里偏重从省外“引才”的意见。据了解,目前几乎所有学院都配备了系主任和副主任,一般由教授或副教授、博士担任,在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方面,也尽量给系更多的自主权。
在新的管理模式重新架构的过程中,各学院的领导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遇到了一些“转型期”亟待破除的障碍。首先是旧的思维习惯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应该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黄明认为,建设特色师范大学必须破除旧观念,思想认识要到位,协调管理要理顺。化生学院院长侯汉娜表示,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学科建设上、在科研上要有新的突破。
其次是权力下放问题。外国语学院院长曹曼认为,“必须认识到老的‘大一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校的发展,一方面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需要发挥学院更多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是权利、责任下放后学院有没有足够的准备接好这个‘棒子’还需要一个适应、学习的过程。”物电学院副院长肖飞表示,应当“权力下放”,增强学院的活力,抓住分配制度这个“牛鼻子”。
再次是资金掣肘问题。毋庸讳言,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背负了巨大的债务压力,而在学校立足普本转向内涵式发展的紧要关口,无论是科研还是学科建设都急需大量资金投入,这需要校领导的周密谋划和院系的紧密支持。
文学院副院长叶同春希望学校能够尽快明确二级学院组织机构和相关负责人,也道出了许多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心声。“我校已经站在普通高校的发展起点上,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建立为学校的腾飞添加了‘燃料’,但目前还无法驾轻就熟。”教务处长王志敏认为,“学校应当把握大局,做好宏观管理,把院系的构架搭建好。”未来可期尽管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校院二级管理模式还是在不断地完善与成长,各学院的努力初显实效。计算机学院已经拟定了11条系主任岗位职责,外国语学院正在申报省级英语语言学习示范中心,物电学院着力申办新增本科专业和建设校级重点学科,化生学院拟发挥地缘优势,做好与国家生物基地的合作科研及人才培养,艺术学院在实践中成立“教学服务中心”来做好教学保障,解除老师们的后顾之忧。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黎明则表示,“营销专业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现已与多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联合培养和定向培养计划,而国贸专业学生在英语演讲比赛中,表现得甚至比外语专业的学生还要出色。”
“08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因客观原因暂没实施,”人事处副处长刘儒国认为,“各院系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工作出色,体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下一步将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推进学校特色师范大学建设。”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普通高校的发展快车道上,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尽管还会遇到很多艰难和险阻,但在学校“强本、申硕、建大学”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全体师生继续发扬克难奋进、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可贵精神,我们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