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转化见成效 服务地方见行动
我校产学研工作打开新局面
本报讯 (记者 陈莹) 日前,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程庆辉老师主持承担的湖南高速公路总公司的横向合作项目“供应链管理在湖南湘平路桥道加见高速公路L1合同路段中的立困研究”,第一批经费20万元已经到帐。这是继我校与安乡县赵家湖水产养殖总厂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猪—沼—鱼立体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国家“星火计划”立项资助后,今年我校产学研工作取得的又一个可喜成果。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与地方的产学研合作,在基地平台建设、农业科技、地方文化建设、工业科技等方面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
首先,在产学研基地和平台建设方面,我校获得了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光电集成与光学制造技术实验室、“动物学”湖南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开辟了德山产学研工作平台,选派干部,深入工业园区,进一步深化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工作;土建学院还和桃源县规划局勘测设计院合作建立了“湖南文理学院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产学研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学校下一步还将有计划地选派具备一定技术能力和专长的教师进驻企业,挂职锻炼,寻找产学研工作的结合点和着力点。
其次,在农业科技工作方面,我校坚持为地方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为广大农户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向农户普及科技知识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被评为“湖南省农业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进单位”;与安乡合作共建“安乡18公里农业科技示范走廊”,其中曾伯平教授主持的、与安乡县赵家湖水产养殖总厂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猪—沼—鱼立体生态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得了国家“星火计划”立项资助并且项目实施初见成效,彭友林和李蜜教授为湘北蔬菜合作社进行了蔬菜的栽培示范、品种改良、科技咨询与培训等服务,广大农户的效益大幅度提高,合作项目申报了09年常德市科学技术进步成果奖。
另外,在产学研工作上有专长的教师不断出现。生命科学学院李子辉老师主持的“油菜良种种苗工厂化快繁扩建”项目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文史学院梁颂成教授在常德市文化名城建设中有突出贡献,并获得常德市政府60万元的资助经费;土建学院的老师们开展并撰写了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好评;此外,机械工程学院、物电学院、电信学院、计算机学院等学院的一些老师也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虽然我校经过几年的摸索,在产学研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据科技处处长曾伯平分析,目前我校产学研方面的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是学校和各职能部门对产学研工作虽然很重视,但广大教师,尤其是科研一线的教师在产学研方面的认识还不够高,行动还不够主动,同时对“走出校门,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还不足;二是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熟项目、成果专利,使得我校在短时间内难以在产学研工作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缺乏对工业园区、企业以及地方科技需求的了解和更深入的调研,产学研工作还缺少针对性;四是在产学研方面的激励政策和奖励办法有待完善,在教学工作量大、教学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如何调动广大教师的科研工作积极性是当前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上述问题,学校已引起高度重视,日前学校成立了产学研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产学研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修订了《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大力鼓励广大教师创新创业。我们相信,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产学研工作会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