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戮力发展 所以引人注目南昌大学第一季度外宣工作形势喜人
本报讯 孔爱民报道:戮力前行的身影,从来就不缺关注的眼光。2009年第一季度,南昌大学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学校发展的亮点为新闻媒体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校外媒体纷纷将灵敏的触角伸进校园,对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宣传报道。学校和新闻媒体之间的良好互动使我校对外宣传工作成效显著,南昌大学的对外形象得到更好地塑造,南昌大学的社会声誉得到更好地提升。综观学校第一季度对外宣传工作,呈现出数量多、分量重、影响大、层面广等特点。
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亮点的报道数量多。据目前不完全统计,09年第一季度,校外主流媒体刊发南昌大学的新闻报道 90余篇(不含网络转载),除去寒假一个月的时间,平均每天发稿 1.5篇。这些宣传报道,及时反映了学校发展过程中的亮点,做到了报纸有文字、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站有页面,全方位地塑造了南昌大学的良好形象。
外宣媒体的档次明显提高,外宣报道的分量明显加重。第一季度对外宣传报道的载体主要集中在以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画刊、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香港商报、科学时报等为代表的平面媒体,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江西卫视、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教育电视台等为代表的广播电视媒体,以及以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新浪网、腾讯网、凤凰网、教育网、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等为代表的网络媒体。这些主流高端媒体对南昌大学的宣传报道,使得南昌大学的对外宣传力度更大、质量更高、分量更重。
精心策划,集中力量,媒体联动,外宣报道影响更大。通过宣传部门与新闻媒体加强沟通策划,第一季度外宣报道在行文篇幅上、演播时间上、联动效果上都呈现出新的进展,影响力明显增强。新学期一开学, 《红旗画刊》 以 6个版面的篇幅刊登了 《建设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是时代赋予的新使命———访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的报道;2月26日,《光明日报》第十版“大学生活”专栏整版刊发 《走进南昌大学》,图文并茂地反映了我校的历史沿革、校园风貌、文化积淀和学生生活等内容;全国“两会”期间,香港媒体高度关注南昌大学发展, 《香港商报》 于 3月10日整版编发深度报道呼吁: 《打造一所在中国叫得响的大学是江西走向崛起的必需》,腾讯网、联盟中国网、中国金融网、中国江西新闻网、湖南在线、中国江苏网、湿地中国等主要网络媒体的关注,并纷纷转载此文;3月 27日南昌大学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签约,启动我校债务重组银团贷款项目,此次活动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江西日报、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卫视、新浪网、凤凰网、中国江西网等媒体的广泛关注, 《南昌大学还贷调查:银团贷款项目化解沉重债务》 一文被广泛转载;3月 28日、29日,江西卫视《社会传真》 栏目分上下两集播出我校艺术教育与实践成果专题片: 《古老的艺术世界的交流》、《让舞台成为课堂》。
外宣报道的关注层面广。外宣报道的对象不仅仅是学校层面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如学校与抚州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学校启动债务重组银团贷款项目等,也覆盖了学校的基层部门和师生个人,比如,《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第1期刊登了《打造“金牌”大学科技园———记蓬勃发展中的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的报道;中国江西网、大江网、《南昌晚报》于2月21日发表了有关我校校友简光洲回母校畅谈《世俗的理想主义》 的报道;3月 13日人民网刊登了我校新闻与传播学系副教授王卫明博士 《假新闻的认定与预防———对“新闻打假的困惑”的思考》 的学术文章;3月17日,中国江西网刊登了《南昌大学赴甘肃会宁县支教调研活动纪实(组图)》的报道;3月27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我校学生自办“图书馆”的报道,并在中国教育新闻网等网站转载。这些宣传报道体现了学校宣传工作贴近校园、贴近师生、贴近生活的“三贴近”原则。可以说是既有面上的深度宣传,也有点上的生动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