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校成立“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
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研讨学生学习与发展


  本报讯 (记者张莞昀)11月19日,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学生学习与发展专题研讨会暨 “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以下简称 “学习发展中心”)成立大会在公管学院举行。30余位与会代表围绕 “学在清华”展开了研讨,“学习”和“发展”成为讨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这两个关键词也反映出学习发展中心 “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咨询和支持服务,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宗旨。看到这个宗旨,很多人会疑惑:清华学生的学习还需要指导吗?
  一组数字让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再轻松:在我校学生部门进行的一项调查中,87%的本科生和76%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开展学习指导工作。2008年,我校心理咨询中心到访学生中有约16%是因为不能适应学习。问题在新生中更为明显,心理咨询中心2007年到访的本科新生中约14%是因为学习问题、19%因为自我发展问题、44%因为适应问题。这些问题已不单是心理辅导教师可以解决的,更需要具有可操作性的、针对学习方法和技能的专业指导。
  学习发展中心咨询专家、计算机系吴文虎教授近年来一直专注于对大一新生的辅导:“对新生来讲最重要的是自信,让学生能够获得自信的最好办法是教他学习方法。中学时代的那套办法已经不适用了,靠死记硬背的同学跟不上,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耐心做工作,只有把学生的特长调动起来、扬长避短,增强他的自信,学生才有可能出成果。”
  不仅是大一新生需要可操作性的专业帮助,一些优秀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有人指点他们 “更上一层楼”。在今年4月举行的我校第27届 “挑战杯”获奖选手座谈会上,很多获奖者都提出了 “如何推进项目进程”、“怎样准备下一阶段工作”的疑问,发出了需要教师和以往获奖同学指导的呼声。
  如果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还停留在 “技术层面”,那么“技术”背后隐藏着的“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则更深地揭示出学习发展中心成立的意义。吴文虎、彭林、韦正翔三位教授来自不同院系,但作为学习发展中心咨询专家,他们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却身体力行着共同的理念:“要把清华倡导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生活方式、态度和习惯,尊重和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要将健全学生人格置于学生培养的更为核心的位置”。
  育人的需要和学生的诉求促使学生工作部门更快地行动起来。从2008年开始,学生部与研工部针对国内外学习发展指导的理论和实践情况展开了广泛的调研,除了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还先后派骨干教师赴英国里丁大学学习指导中心进行考察,并赴美国普渡大学、奥斯丁大学等高校进行访问调研,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2009年3月起,结合我校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务处等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就成立专门的学生学习发展指导机构的可行性进行了反复论证;同时,邀请里丁大学学习指导中心负责人到访清华,对学习发展中心的建设进行指导,并进行人员培训。
  目前,学习发展中心已聘请多位校内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为咨询专家和同辈学习咨询师。“今后学习发展中心将从四个方面开展具体工作。”学生部部长杜汇良介绍,“首先是提供一对一的学习技能辅导,解决学生个性化发展问题。其次是开展学习能力和可迁移能力培训,提高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可以运用在不同职业上的通用能力。第三是通过网站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另外,我们还会开展因材施教项目,整合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订单式服务。”
  学习发展中心的理念和作法得到了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的肯定。会上,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刘贵芹、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校党委副书记史宗恺共同为学习发展中心揭牌。刘贵芹表示,清华在中央16号文件印发实施五周年之际成立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有力探索。王民忠则将中心比喻为 “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联系的桥梁”。
  “学习发展中心的成立是我校在新环境下构建有清华特征的教育思想体系的体现,需要由制度到文化再到传统的进一步提升。”史宗恺说,“这个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的介入,只有全体教师通力合作,才能将清华的传统延续下去,实现我们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