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思乡 情更浓
春风微拂,东边的天空太阳高高挂起,阳光一如既往,元气满满地驱走这世间的黑暗,每一片角落都有它在调皮地跳跃。春风吹,阳光美,人儿醉,好不惬意!
古人常说,乐极而悲至矣。眼前是一片春和景明,心中却总觉得空空的,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玉兰树下,思绪随着春风远去。脑海里,家乡的春色,一幕幕浮现,那些儿时里有关春的记忆都被解封。
幼时的我甚是钟爱家乡的春色。春天里,每一种色彩都恰到好处,不过分地张扬着自己,总是在大片的绿里,点缀几缕黄,亦或是一抹少女粉。那大片的绿,是刚刚走过冬天的小麦;那几缕黄,是正盛放时节的油菜花;而那一抹少女粉,是家门前的半里桃花园。简简单单的色彩,却已经勾勒出我心中最美的家乡春色图。
小时候,校园离家不远,步行也就十五分钟的路程,而今动辄就是一天的行程,才能抵达心心念念的家乡,要想一览家乡春色,便更是难上加难了。家乡,也在变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幼时的春色,早已褪色斑驳。
我只能依靠记忆,来回忆春天里的故事了。
村里的小孩,总是有一种默契,那就是一起去上学。小孩们聚在一起总是有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不愿意走寻常路,要走一定要走田埂上。踩着青青的小草,春意从脚底传达到心房,生机也便注入了身体。我们最喜欢途经麦田,我们会一起挑选小麦,然后挑出最大的、长的最结实的,用它来做麦哨,看谁能吹得最响亮、最悠扬。我偶尔靠着碰运气做一次小孩里的佼佼者,接受小孩们羡慕的眼光。要是田间长的有野麦,我们就把麦穗给摘下来,把野麦粒给捋下来。在我们这些孩子间有一种说法,把野麦粒撒在别人的背上,衣服上粘着几颗就代表他的年龄,现在想想不禁觉得有些傻气,也有些可爱。还有一种豆子,叫“噜噜豆”,这是一种长着很多颗粒形似豆子的植物种子。我们会把它给摘下来,然后放在手中,把颗粒从种子上搓掉,再把颗粒放在小纸片上,然后故作神秘地放在嘴前,对着“噜噜豆”念着“噜噜噜噜”,看着“噜噜豆”向自己的嘴巴靠近。长大后,才明白,声音可以使纸片引起震动,所以每次喊着“噜噜噜噜”,豆子才会向我们的嘴巴靠近。这些简单的快乐,应该只能在年幼无知时才能体会得到吧。
春天好玩的当然不止这些,我们还会去河埂玩,河埂上的青草最有特色,它们总是短短的,好像怎么都长不高,偶尔还会有几朵小野菊点缀着,后来才知道,那是蒲公英青春时代的模样。孩子们总是愿意亲近大自然的,我们会把书包、外套放在埂上,一起躺在埂边,一起倒计时,号令一下,齐刷刷地从河埂滚下去。这中间少不了偏离航线的、撞在一起的,撞在一起的我们便拥抱在一起,完成剩下的路程。那种快乐真的是再也体会不到了。如此经常弄得头发里都是青草,衣服上是青草渍,回到家中,免不了家长的一通数落。但是,我喜欢那青草的味道,说就说吧,没人可以抵挡孩子的乐趣,不是吗?
青青河边草,粉粉丛中花。家乡最美时大概是紫云英花儿开放时。尤其是在河边开放的紫云英,在青草的陪衬下,甚是美丽,宛若春天里的一等俏佳人。
我们女孩子会偷偷地约在一起去探险,而我们经常去探险的地方,就是家人口中孩子的禁地———沙河(因为有不少的孩子在沙河里玩耍丢了性命)。我们喜欢把脚丫子放在刚刚回温的河水里;把脚埋在沙子里;看着河水把脚背的沙给带走。河水清澈通明,好像被河水清洗过就可以减轻灵魂的负担,灵魂会更纯粹通透。那时的灵魂和河水一个颜色。有胆大的姑娘趟河从这岸趟到对岸。这种事情是需要胆量的,我从来没有做过,我还想好好地活着,多看看这人间的美景呢。也有小孩子在家长的陪同下在河里洗澡,洗掉往年的秽气。春天里,被阳光晒过的水是最温暖的,不会像在夏日,阳光太烈,水温会比较高,沙滩也很灼人的。只有在春天里,这恰到好处的水温搭配着恰到好处的阳光。
一辆车飞驰而过,发动机的噪音把我拉回了现实,我还在玉兰树下怔怔地站着,只是早已红了的眼眶,浸满了思乡的泪水。看着繁华都市里的春色,我总感觉一种心痛,心痛的是这里不是家乡,但也感觉是一种欣慰,还有春色可以慰藉。那些一直在都市里长大的人儿,日后远走他乡,也可如我一般,看着他乡春色,走在他乡春风里,叹出思乡情更浓的哀愁?看着那点点的绿色,我这异乡人还会有一点点寄托,故乡春色胜之眼前景。
春日里,思乡情更浓,思念的,还有我那回不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