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南旅小记





  在坐了将近十个小时的火车后,列车员在各节车厢来回走动提醒道:“南京站到了,到南京站的乘客请下车。”没有做太多的攻略,也没有太多的准备,在十八岁的最后几天里,我就这样开启了人生中第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出发前,收拾行李时,我特意把村上春树的《旅》塞进背包里,后来事实证明这真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原本打算在火车上看着解闷,结果一上火车,倒头就睡着了。到了南京后在还没有入住旅馆前,我就这样背着大包小包还有这本书,穿行在各个我不熟知名字的街道上,和来往的阵阵人群擦肩而过。
  一到南京,本以为纬度偏北的它,空气会相对比较干燥,结果却并不是这样的。一出火车站,被薄雾笼罩的朦胧建筑,和袭来的典型江南湿冷空气,是我对南京最切身的第一感受。这次旅行,故名南旅小记,正是因为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由于时间原因,那两天时间我不是在玩就是在去玩的路上。在南京的第一站就选择了离火车站最近的东南大学。早些年看过一部电影,那部电影曾经在这里取景拍摄过,于是心中有执念的我决定一定要来这里。不过唯一遗憾的,就是没有看到校园里最有名的喷泉池喷水的场景。不过不得不说,南京街头的树真的很好看,它就那样伫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地伴随着这座城市成长,记录着这座城市多年的故事。当风吹过来的时候,大树上的叶子就旋转着从空中落下,仿佛下起了一场枫叶雨一样美。
  高中上地理课时,地理老师最常强调的几条地理线除了黑河—腾冲一线以外,就属秦岭—淮河一线出现频率最高了。无论是谈气温、降水、地形、农作物亦或是其他,都必定少不了这条线的身影。身为一名热衷地理地图的小游客,在夜幕降临时,终于穿过南京弯弯绕绕的街巷,来到了传说中的古秦淮。夜色中的秦淮河安静地流淌着,倒映着两岸五光十色的灯火和人群,偶尔也会随着苏地的寒风泛起层层波澜,给人一种星河闪耀的错觉。若是站在桥上,时不时你还可以看到从你脚下一穿而过的游船,随着秦淮河的河水起伏驶向越来越远的地方。
  从桥上走下来,沿途上你还能听到演唱戏曲的声音,我想这会让你误以为自己回到了过去。
  深夜时分的南京,格外安静。街头上不再像白天时那般繁闹,厚重的浓雾又重新笼罩了整座城市,寒意较清晨不减甚至更添了几分。裹紧衣服,我们加紧步伐回到了住处。旅馆选择在了较高的地方,那里有一架空中走廊,穿过走廊你可以走到大楼的另一边。在走廊上可以一边享受南京高空特有的空气,一边欣赏这座城市的景色。曾经我在午夜时俯瞰这座已经入睡的城市,不知道为什么那时竟会联想到自己的故乡,对于一座我只接触了两天的城市而言,这实在是一种神奇的感情。
  当然旅行中也不是没有遗憾的,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旅行的第二天,当时我距离回程倒计时只剩下几个小时。因为一直听说南京博物院负一层的民国馆尤其值得一观,于是马不停蹄地乘地铁赶到了那儿。虽然才晚上六点多,可是由于时值深冬季节,天早早的就暗了下来。好不容易找到了负一层的入口,此时电梯已经停运了,于是最后决定步行下去。一到负一层便可以看到一座大厅,大厅里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民国馆参观时间已经结束了。
  “五点钟民国馆就已经关闭了,你们明天要记得早点来哦”。工作人员笑着对我们说。和工作人员道谢后,回火车站的路上我总想起那位工作人员说的那句话,他说的明天究竟会是什么时候。一年后、两年后、甚至是十年后,我不敢确定。但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天的,不管这一天它会迟到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