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台媒消息,台北“荣民”总医院3月18日上午发出通知,李敖于18日10点59分与世长辞,享年83岁。
李敖,1935年4月25日生于哈尔滨,字敖之,台湾著名思想家,自由主义大师、中国近代史学者、时事批评家、作家、历史学家、诗人。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后宣布退出政坛。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所以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
李敖的父亲李鼎彝生于吉林省扶余县(今扶余市),就读北京大学时拿的是吉林省公费,当时便改籍贯为吉林扶余,后来全家的籍贯便被官方统一改为吉林扶余,李敖则自认为其祖先可能来自云南。根据家中“李氏宗谱”所述,李家远籍云南乌撒,后迁居吉林省扶余市(出处《李敖自传与回忆录续集》)。
李鼎彝1949年举家赴台,定居台中。李敖遂进入省立台中第一中学二年级就读。中学期间,李敖曾与恩师严侨(严复之长孙,福州市市长严琥之子,作家华严的兄长)密谋叛逃,高三时严侨被捕。李敖因师生之谊对师母和三个小孩多有关照,并休学在家自修。
1954年,李敖以同等学力资格,考取台湾大学法律专修科(台大法律系司法组前身),因兴趣不合,主动退学,重考进入台大历史系,1959年毕业。
台大毕业后,李敖曾去“凤山陆军步兵学校”,受第八期预备军官训练。官拜“少尉排长”,下野战部队,足迹遍台湾南部。后开始向《文星》杂志投稿,大力提倡“全盘西化”,并宣扬自由主义思潮,反对台湾当局独裁,为争取言论自由而努力。
《文星》杂志后被封杀,李敖入狱。他入狱后即开始每月出版一册《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一直不断。出狱后,李敖发表了有关台湾司法黑暗、监狱黑暗的文字,并陆续为许多冤狱抱不平,引起多方重视。在台湾政界人士疾呼阻止李敖“英雄”形象流传后一周,新竹少年监狱即发生空前大暴动。
李敖曾获聘为东吴大学历史系教授,教授中国思想史等课程,并开始在电视台开讲“李敖笑傲江湖”节目,因批评时政而成为电视媒体焦点。
2004年,李敖以无党籍身份参加“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获得当选。
2005年 9月李敖访问大陆,在北大、清华、复旦三所顶尖高校发表了名为“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的系列演讲。
2006 年12月29日,在凤凰卫视《李敖有话说》最后一集中,李敖宣布自己将开始专心写作。9月30日,成立“中国智慧党”;11月20日,发行《李敖议坛哀思录》,同时宣布退出政坛。同年发行《虚拟的十七岁》。
2011年,重返政坛,入围首批十名“亲民党”民意代表之一。
2013年9月12日和9月13日,李敖参加台湾电视节目《新闻龙卷风》,点名批评马英九。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李敖有《北京法源寺》、《阳痿美国》(后改名《审判美国》)、《李敖有话说》、《红色11》等100多本著作,前后共有96本被禁,创下历史记录,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最杰出的批评家”。
《审判美国》全书近40万字,花了李敖2年时间,骂了43位美国总统,“批判美帝”。李敖说:“美国做了很多坏事,但美国的媒体、电影很强势,把美国做的坏事冲淡了,让人们都淡忘了,虽然它做了不少坏事,但人们还是喜欢美国,希望自己过美国那样的生活。中国人真要过美国人的生活,每个家庭拥有两辆轿车,这能行吗?一旦全世界都以美国为标准,都像美国那样生活,那样快速消耗资源,就会消耗三个地球的资源,就必须多排掉九个地球的污染。”
《李敖大全集》是他大部分著作的合集,共80册,凡3000万字。有人统计过,李敖抨击和骂过的人,超过三千人。对此,李敖是这样说的:“我最痛苦的一点就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一句话:你要小心选你的敌人。这就是说敌人是要挑的,因为有的敌人很烂,他没有资格做你的敌人!我到台湾最痛苦的就是,我碰到的都是些烂敌人!我没法选!那就一网兜售,全部斩绝。”
而他最欣赏的三个男人,是爱因斯坦、帕瓦罗蒂和拳王阿里。
有人曾问李敖怕不怕死,李敖说,《圣经》中有匹灰马,马上之人名为死亡。他已随时准备上马,就此别过,永不相见。
近两年,李敖健康频亮红灯,去年初透露自己去年因左脚行动不便而就医,竟发现罹患脑瘤,有两家医院皆表示病例很罕见。去年5月,李敖开始接受放射性治疗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急性肺炎病危。
去年6月,他甚至有一封公开亲笔信,希望“跟家人、友人、仇人好好告别”。以下为去年6月份李敖的亲笔信:
你们好,我是李敖,今年83岁。
年初,我被查出来罹患脑瘤,现在刚做完放射性治疗。现在每天要吃6粒类固醇,所以身体里面变得像一个战场,最近又感染二次急性肺炎住院,我很痛苦,好像地狱离我并不远了。
我这一生当中,骂过很多人,伤过很多人;仇敌无数,朋友不多。医生告诉我:“你最多还能活三年,有什么想做、想干的,抓紧!”
我就想,在这最后的时间里,除了把《李敖大全集》加编41-85本的目标之外,就想和我的家人,友人,仇人再见一面做个告别,你们可以理解成这是我们人生中最后一次会面,“再见李敖”及此之后,再无相见。
因为是最后一面,所以我希望这次会面是真诚、坦白的。不仅有我们如何相识,如何相知,更要有我们如何相爱又相杀。
对于来宾,我会对你说实话;我也想你能对我讲真话,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或许我们之前有很多残酷的斗争,但或许我们之前也有很多美好的回忆;我希望通过这次会面,能让我们都不留遗憾。不留遗憾,这是我对你的承诺,也是我对你的期盼。
对于来宾,不管你们身在哪里,我都会给你们手写一封邀请信。邀请你来台北,来我书房,我们可以一起吃一顿饭,合一张影,我会带你去看可爱的猫,我会全程记录我们最后一面的相会,一方面是留作你我纪念,另一方面也满足我的一点私心:告别大陆媒体近10年了,我想通过这些影片,让大家再一次见到我,再一次认识不一样的我,见证我人生的谢幕。谢谢各位!
李敖长女李文曾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和他像朋友,不像父女。虽然他没有亲自帮我换过尿布、喂奶,不过他负担我的房子、美国大学的费用,还给我买跑车,这些都不便宜,他也尽力了。毕竟我成熟了,可以理解他了。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不太适合做先生和父亲。”
有人这样评价他:“那些还记得他的人,记得的也不过是书中的胡因梦,腿上的小S,记得红衫和墨镜,记得情事和八卦,但真实的李敖,却被抽离为符号,并被流行所埋葬。他11岁自己设立了理化实验室;13岁以第一名身份考入北京四中;高二就已是全台湾征文第一名;29岁便出任《文星》主笔,拉开贯穿时代的‘文化论战’序幕。他精通文史,学贯中西,曾获诺贝尔奖提名,胡适说他比胡适更懂胡适,林清玄说他是台湾黑夜最亮的那盏灯。”
“他亲历过最动荡的天下,感受过一个世纪的最炙热和最冷寂,依旧能我行我素,保持真我。他不喜于蓝,不容于绿,远眺对岸万里河山,唯余笑骂怅然。那个笑傲时代的大哥,正骑白马而去。”
“他古板守旧。大学读书,别人西装革履,他老派长衫。全校视为怪胎,他泰然自若。”
“他又狂放恣意。在‘立法院’内,他戴面具、喷瓦斯、玩狗链、扔皮鞋,最后干脆当众亮出巨幅年轻的裸照,礼法又为何物?”
“他尖刻古怪。胡因梦晨起便秘,他洗手间偶然撞见,觉得妻子憋得满脸通红,实在不堪,评点为‘美人如厕,与常人无异’。”
“他又温柔细腻。小女友十八岁生日时,他送了十七朵玫瑰花,附上字条‘还有一朵就是你’。”
“他睚眦必报。他告过“总统”、告过博物院长、告过电视台长、告过亲朋故友、告遍各大部门。动物凶猛,此地有李敖出没。”
“他又谦逊有礼。数十年未谋面的小学老师,他见面水泥地跪拜,离别走远回头,老师一条腿滑出轮椅,他马上跑回,把老师的腿放好。”
“李敖深知自己的矛盾,他说:‘我遁世,又大破大立;救世,又悲天悯人;愤世,又呵佛又骂祖;玩世,又尖刻又幽默。我性格复杂面貌众多,本该是好多个人的,却集合于我一身,所以弄成个千手千眼的怪物。’”
“这是最真实的李敖,也是这个时代配不上的李敖。”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戴高乐摘自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