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德州名人———张祜———梁国楹 《德州历代名人》摘录
张祜,字承吉,小名冬瓜,晚唐诗人。清河 (今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人。生卒年已无从确考,大约生于唐德宗贞元 (785-804年)初年。
一、浪迹 “才鬼”
成人后,张祜曾参加进士科考,但落榜不第。唐宪宗元和年间 (806-820年),张祜赴许州 (今河南许昌),投忠武节度使李光颜,任幕僚。藩镇幕僚这份儿工作不累,有较多的闲暇时间,张祜一方面读书写诗,一方面到周围名城胜地游历,倒也清逸雅致,但仕途的不畅和生活的清贫又时常令他百般缺憾。元和十五年(820年),张祜游历淮南,一路会友写诗,抒发胸闷,嗟叹穷贱,游至扬州时,就曾感叹自己 “坐愁身兀兀”。825年,敬宗继位,以李光颜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张祜复往太原,投依李光颜。次年九月,李光颜去世,张祜乃南游姑苏 (苏州)。当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张祜登门拜访,两人 “日相聚宴”,饮酒、论诗、会友,意气相投。相传白居易戏称张祜 “鸳鸯细带抛何处?孔雀罗衫属阿谁?”为“问头”诗,而张祜亦笑白居易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为 “自连径”,遂为诗坛佳话。
文宗大和三年 (829年),一向器重张祜才华的令狐楚亲书荐表,向唐文宗推荐张祜,希望给予重任: “祜久在江湖,早工篇什,研几甚苦,搜象颇深,辈流所推,风格罕及。”于是,张祜缮写好几十年来自己所作的300篇诗作来到长安进献。时元稹为尚书左丞,作为文坛元老,有较大影响。当文宗问起张祜的诗作时,元稹却说: “张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若奖激太过,恐变殿下风教。”元稹的压抑,破灭了张祜的希望,他只好 “寂寞而归”,后客居淮南。武宗会昌五年 (845年),时任淮南度支使的杜牧自黄州移至池州 (今安徽池州),张祜前往同游,两人吟咏唱和,极相友善。杜牧曾赠诗曰: “何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并数请其为幕僚,但张祜婉言以谢。自后便沉浮人间,浪迹江湖。
张祜晚年, “性爱山水,多游名寺”,更加专注于诗歌创作。他经常伏案苦吟至深夜,“妻孥每唤之,皆不应,曰: ‘吾方口吻生花,岂恤汝辈乎!’”杭州的灵隐寺、天空寺,苏州的灵岩寺、楞伽寺,常州的惠山寺、招隐寺,他都一一前往游历并题咏唱绝。宣宗大中年间(847-859年),因久慕曲阿 (今江苏丹阳)风物,张祜遂举家前往筑室种植,终老于此,享年约70岁。张祜谢世后,太常博士皮日休送挽诗: “一代交游非不贵,五湖风月合教贫,魂应绝地为才鬼,名与遗篇在史臣”。
二、宫词 “老大”
张祜早年写有大量宫怨诗,以宫词闻名天下,且被誉为宫词作者中的 “老大”。如 《宫词二首》: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怜。新声何处唱?肠断李延年。”诗句简括凝炼,道出了宫人的辛酸,虽然被元稹污为雕虫小技,有伤风教,但艺术水平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何满子”本是一个宫女的名字,后来演变成词调名称。据说唐玄宗时的歌女何满子,因故得罪玄宗,被推出就刑,就刑前唱歌舞一曲, “苍天白日黯然失色”,皇帝闻之,降旨缓刑。白居易曾作诗: “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成。一曲四词歌八叠,从头便是断肠声。”自从张祜给 “何满子”配词后,很快流行起来,宫廷内外传唱不衰,据说当时凡艺苑伶人没有不会唱的。武宗病危之际,对身旁的孟女说: “我是不行啦,你可怎么办呢?”孟女说: “妾最后给皇上唱个张祜的 《何满子》。”当唱到 “一声何满子”时,孟女气绝身亡。漂泊扬州的张祜听到这个凄婉的故事,又作诗一首: “偶因歌态咏娇颦,传唱宫中二十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九泉须吊旧才人。”不料此诗又风行开来。
张祜后半生,浪迹江湖,诗歌创作便以流连风景及抒写潦倒生活感受、朋友离合聚散之情的作品为多,其中如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写金陵 (镇江)夜景,极为清丽,尤为后人传诵。也有关怀时政和评论诗文的诗,如 《读韩文公文集十韵》等。杜牧、李涉、陆龟蒙、皮日休等人对张祜的诗都极为称扬。他在纵情声色,流连诗酒的同时,更任侠尚义,喜谈兵剑,心存报国之志,希望步入政坛,效力朝廷,一展抱负。然而由于他的性情孤傲,狂妄清高,终至仕途坎坷而 “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缘诗”。杜牧说: “七子论诗唯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称他的诗有建安遗风,并为他的遭遇鸣不平: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李涉则说张祜: “爱君气坚风骨峭,文章真把江淹笑”,称他的诗超过南朝文学家江淹,则未免有夸大之辞。
张祜不仅是个大诗人,而且是位音乐家,他精通音律,擅长歌曲,唱工极佳。 《新唐书·艺艾志》录张祜诗1卷。今存 《张处士诗集》5卷、 《张承吉文集》1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