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下雨的声音
雨,淅淅沥沥,总是朦胧又多情,滴答滴答敲打着行人已被扰乱的心。雨势将近时,天空便黯淡下来,乌云堆积,空气中弥漫着雾气,像是一块巨幅的毛玻璃,又似少女含羞的面纱,犹抱琵琶半遮面,灰蒙蒙的潮湿着。
三四月的雨,是嫩绿色的。此时的雨生机盎然,一派活力十足的干劲。它时而缓慢轻抚,时而迅捷撞击,不同的力道冲刷,好似线谱上不同的音律,交汇编织成动听的春日奏响曲。那是万物苏醒,生命渐进的合鸣。六月的雨变幻着姿态靠近,它可以是清新明朗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可化身为西湖上牵着红绳的月老,是白娘子和许仙爱情的契机;亦可在戴望舒笔下奏响哀曲,消散着那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姑娘的颜色和芬芳,甚至太息一般的眼光,空留余韵,久久笼罩挥之不去。九月的雨是灰色的,晦涩黯然,缠绵哀婉。孕育着离别与恋恋不舍。寒蝉凄切,骤雨初歇时,将要分别的恋人于长亭外执手相看泪眼,万般愁绪,无从何处说起。雨声细致,声声入耳,却是寒意渐浓。十二月的雨,裹挟着凌厉的风扑面而来,击打在湖面上,便泛起千层波澜,寒风刺骨,冰凉的雨水也滂滂沱沱,连绵不断。
雨声,总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红楼梦》中,贾府人游湖,宝玉说要拔掉那些破荷叶时,黛玉说:“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词,只喜欢他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这暮秋的冷雨,拍打在零落的残荷之上,侧耳倾听,竟不由得为这繁华凋尽后的清骨所感慨。而说到听雨,就不得不提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雨声,在生命中不同的阶段听来,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一腔豪情侠气,经过三番五次的风吹雨打,也只剩下一颗凋零的心。少年听雨,红烛罗帐昏沉;壮年听雨,于客舟中瞥见断雁,顿觉生命的苍凉;而今白发老人独自在僧庐下倾听着夜雨,多少往事悲欢离合,任其点滴到天明。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在季节的眉眼里相遇相知而又错过,那一场大雨,又何尝不是青春的见证。雨水敲打着屋檐变成雨帘,顺势而下,仿若大珠小珠落玉盘,在两张稚嫩青涩的脸庞留下印记。这一场模糊的雨,夹杂着从前的电光火石,即使多年以后,在记忆里也怕是将永不停歇了吧。
雨音回响,恋如雨止。有多少在大雨中走散的过客,就有多少在大雨中重逢的情人。在这雨中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而在这样的时刻,多希望能够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却不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撑着油纸伞,到了颓圮的篱墙,与我一起,走尽这雨巷。一切云情雨意,就让它随着这冷雨,冲落消散。
雨声淅淅沥沥,而后零落点点滴滴。于一场大雨过后的潮湿地面,回想起雨落下时的旋律,却又在心里暗暗期盼着下一场雨的来临。想起隐约雷鸣,阴霾天空。但盼风雨来,能留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