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暨《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创刊及出版仪式在贵阳隆重举行





  本报讯 (杨子奇) 为扩大《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学术阵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充分展示我院近年来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建设成果,8月16日上午,我院在贵阳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暨《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创刊及出版仪式。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久,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晓凯,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团省委书记陈昌旭,省民委副主任吴建明,黔东南州委副书记韩卉,我院党委书记龙则池、院长曾羽,黔东南州副州长刘晓春,州政协副主席胡国珍,我院党委副书记潘开德、副院长姚仁海、张雪梅、徐晓光,院长助理陈怀利、江晓谷以及各分院、各部门领导出席创刊及出版仪式。新华社贵州分社、《贵州日报》、《当代贵州》、贵州电视台、贵州民族报、《贵州社会科学》、《贵州文史丛刊》等媒体的负责人、四川大学、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吉首大学、潍坊学院等省内外高校领导到场祝贺。创刊及出版仪式由我院副院长徐晓光教授主持。
  仪式上,我院党委书记龙则池致辞,向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他们介绍了凯里学院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以及在保护、传承、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方面所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院长曾羽围绕省委书记石宗源关于《凯里学院要为保护、传承、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作出积极贡献》的讲话精神,简要叙述了《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和 《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的创办、出版过程,同时对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表示由衷感谢。
  刘晓凯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在全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凝心聚力求发展之际,《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和《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的创刊和出版,是我省加强原生态,民族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成果,是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更是为建国6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一刊一丛书”的创刊和出版,不仅搭建了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的平台,同时也为构建原生态民族文化教育教学体系,着力打造和凝炼办学特色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展现、交流、传承和弘扬黔东南乃至全国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开启了一扇窗户。
  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孔令中认为,凯里学院“一刊一丛书”的创刊和出版,体现了凯里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关于“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精神和省委石宗源书记的讲话要求,已承担起保护、传承、弘扬原生态民族文化的使命。下一步,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习交流,高规格、高质量的把《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办好办活办出特色。进一步完善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展示原生态民族文化精华,力争将凯里学院的特色办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州委副书记韩卉强调,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世界上传统文化保护较好的地区之一,是天然的生态博物馆,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的原生性、完整性、独特性和神秘性,正越来越被外界所认知和认可。“一刊一丛书”多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映了黔东南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丰富内涵。“一刊一丛书”的创刊和出版,既是凯里学院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建设,突出文化软实力助推我州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的生动实践;又是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地方文化资源优势,凝炼办学特色的成功实践;更为我州深入研究侗族大歌、苗族飞歌、反排木鼓舞、侗族鼓楼、风雨桥、苗侗银饰、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搭建起广阔的认知、感受和研究平台。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作为全国首家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研究对象的学术期刊,目前设有:特稿、理论视野、田野调查、生态文明建设、清水江文化、文献与口述资料、专家访谈、学术争鸣、民族文化旅游、民风民俗、传承与保护等主要栏目。其办刊宗旨是立足黔东南、推介贵州、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反映原生态民族文化研究成果,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的抢救、保护、开发和利用,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凯里学院原生态民族文化特色课程丛书》目前已正式出版张雪梅的《黔东南州情教程》、徐晓光的《苗族法制史》、罗义群的《苗族民间诗歌》、傅安辉的《侗族民间文学》等教材11部。丛书的出版对于推进民族地区民族民间文化进学校进课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必将产生积极的社会效果。
  当天,我院大学生艺术团还进行了原生态民族文化教育汇报演出,多姿多彩的苗侗歌舞,赢得了与会人员的赞誉和掌声。新华社贵州分社、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民族报、贵州电视台、贵阳晚报、黔东南日报、黔东南电视台、黔东南信息港等省州新闻媒体记者参加了创刊及出版仪式的新闻报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