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校“强校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


  本报讯 今年我校的“强校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以马存根教授为带头人的“脑科学系列课程团队”,获得“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林海、凌建英教授获得“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以赵富玺教授为负责人的“医学微生物”课程和以肖海燕教授为负责人的 “公共心理学”课程,获得“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称号;分别以李千路、孟双明、仝庆华、王振义、冯玉荣为指导老师的创新性试验项目,获批“山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医学院的“临床技能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获批“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示范实验室”。
  “强校工程”是山西省委省政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服务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目的,以增强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为目标,以培养适应新时期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而提出的科教兴晋战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强校工程”及《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及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省教育厅印发了“山西省高等教育强校工程教学质量项目四个实施办法的通知”。根据要求,学校出台了《山西大同大学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案》,提出建设内容和目标。以学院为基本单位,以教学质量提高为目的,以教学过程为抓手,以能力创新及服务地方经济为主线,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进度,责任到人,重点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每年投巨资进行实验室建设,扩大创新性实验项目,增加开放性实验,为有潜能的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各学院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点,积极和有关的厂矿单位联系进行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在毕业论文及设计过程中,注重实践性及针对性,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过几年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校有省级教学名师9名,校级教学名师13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3个;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精品课程23门;4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
  通过示范和辐射,全校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强校工程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