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向日葵


  天再高又怎样,踮起脚尖就接近阳光。向日葵,这疯狂的花朵,燃烧在硬朗的脊背上,擎着火一样的精神和灵魂,怒放着不息的思想。
  向日葵是母亲最喜欢的花儿,没有之一。不仅因为它是好种多产的农作物,更因为它那寻找阳光积极向上的姿态一直是母亲的信仰。
  外婆家的小小天井总是挤满一排排的向日葵,它们腰杆笔直,乐此不疲地向着太阳微笑,而这一株株充满正能量的向日葵,便是母亲黑暗时光的太阳。
  母亲的童年,与多数同龄人相比,显得尤为不幸。那天井里的向日葵破土而出,伸展油油嫩芽时,我的外公,也就是母亲的爸爸,因为脑血管堵塞而一睡不醒。突如其来的噩耗不仅让年仅9岁的母亲失去了父亲,更让母亲感到一种在疾病面前的无力感。昨天还生龙活虎耕田种地的亲人,今早却要阴阳两隔生死有别。
  经历丧父之痛的母亲,幸运女神却仍未注意到她。当时,母亲排行老三,上有一位16岁即将出嫁的大姐,一位12岁的大哥,下有刚会走路的幺妹。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塌,面对年幼的一堆儿女,少有主见的外婆无力抚养,只好接受邻里的建议———改嫁。母亲的继父是个木匠师傅,视烟酒如命,也是个称职的奉行“拳头好办事”的人。家里辛勤劳动攒下的血汗钱都会被他送去供烟奉酒而所剩无几。每当家里有人说个“不”字,等待的就是拳打脚踢,尤其是微醺时,动起手来更是不留情面。寒冬腊月,当别人家孩子多少能添置新衣喜庆过年时,母亲他们只能穿着补丁密麻的单衣瑟瑟发抖,春去秋来,当别人家孩子背上书包奔进学校时,母亲只能用渴望的眼神深深凝望。在农村,每个孩子都是不可错过的劳动力,于是便有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如回家种田。因此,母亲便在放牛砍柴、耕田种地的节奏中度过了童年。
  院里的向日葵长到两米,它们肆意地伸展硕大又油油的绿叶,裹着待放的黄色小骨朵,昂首挺胸继续追赶太阳。16岁时,正处在叛逆期,许是年少的轻狂,许是不愿战战兢兢地生活,母亲毅然同大舅离家出走,躲避那充斥烟酒味和暴力气息的家。离家后的兄妹俩,在众人疑惑的眼光中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大舅去工地给人帮小工,母亲则在家养了几头猪,每天去田野山间割猪菜(用来专门喂猪的野菜),还不忘在旧木屋旁栽上几株向日葵。大半年后,母亲和大舅成功地证明了自己,在没有继父烟酒花销的压力下,俩人有了几百元的“巨款”,母亲还买了她人生中第一辆车———凤凰牌自行车。
  阳光热情地洒在天井里的向日葵上,此时的向日葵俨然处在一生中最美的年华,它们盛开的花盘孕育着丰硕的果实,依旧向太阳张开笑脸。25岁的母亲也在同样美好的年华里遇到了她的“太阳”,也就是我父亲。父亲正直老实,待人真诚,虽然脾气倔如牛,但是对母亲却是极为体贴的,教母亲认字算术,满足了母亲对知识的渴望。母亲在生下弟弟后,多种疾病便如恶魔般纠缠着她,几次手术后,身体大不如前。看似不致命的疾病却引来阵阵疼痛,药物的副作用一直折磨着母亲,每每半夜疼醒便是彻夜不眠。但是母亲却从未向我们姐弟俩抱怨,即使说起也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言语中尽是风淡云轻的从容,依旧每天笑呵呵地过日子、话家常。母亲常告诫我们,“人应该多笑笑,像向日葵一样,阳光在哪就朝向哪”。许是母亲乐观的心态,近年来身体慢慢康复,正如一句话:心里若是充满太阳,哪里都是阳光。
  受母亲影响,我也对向日葵情有独钟,向日葵的绽放是它一生最华丽的篇章,它以最饱满的笑容孕育最饱满的果实。我猛然发现,向日葵不是简单的一株植物,它是能“行走”或“奔跑”的花,阳光下的向日葵,就像一位执著的纯情女子,内心坚定地秉持着纯真的爱。知道爱,所以每一个细胞都充满对阳光的倾慕。从日出到日落,紧张而不知疲倦地追逐着。母亲说,这样的向日葵激发了她对生活的热爱。我想也是,寻找阳光的人又怎会不热爱生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