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追随,心存感恩,收获满满;
40年历程,桃李芬芳,硕果累累!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筚路蓝缕,创造辉煌历史,在学界和业界树立了典范。40年,弹指一挥间,往事历历在目。
记得与工业经济研究所结缘于1987年。从此,我对工业经济研究所始终保持着一份真爱与尊重。当年,我作为学界晚辈,有幸参加在九江解放军企业管理干部学院(现九江学院)举办的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第九届年会,学会领导和专家们渊博的学识、务实的作风和谦逊宽厚的长者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遂生倾慕之心。从此,我几乎每年都参加中国工业经济学会的年会及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相关活动,并得到所里马洪、吴家骏、陈佳贵等领导、专家的关怀和帮助,实乃人生幸事!
不能忘记,1997年,在吴家俊等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成功申报囯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问题研究”。这是当时江西财经学院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级科研项目零的突破。
不能忘记,1998年,江西财经大学获批江西省第一个博士点即产业经济学。这离不开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直接关怀、指导和帮助。从此,江西财经大学学科建设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江财人心怀感激,永远铭记在心!
不能忘记,江西财经大学组织编写《产业经济学》《现代工商管理丛书》《中国管理思想精粹丛书》等论著,同样得到所里大力支持,得以在经济管理出版社顺利出版。
不能忘记,1992年以来,我先后担任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参与相关组织工作,见证了我国产业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学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和队伍建设的发展和进步。永远忘不了工业经济研究所对我个人成长、发展的帮扶与关心,使我得以借力这个平台,努力谋划做出了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
工业经济研究所对江西财经大学、对我个人的情谊,深深地烙在我心里。
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工业经济研究所经过40年的锤炼,已步入大有作为的不惑之年。在新的历史时点上,祝愿工业经济研究所继续创造富有社会影响力的学术品牌产品,攀登社会科学新高峰。我已是花甲之年,期待在工业经济研究所引领下,分享一些快乐,分享一些经历,做一些有益于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展的工作。
(作者系我校博士生导师、教授,原副校长。这是他2018年4月2日在纪念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建所40周年大会上的祝辞,本报编发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