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被人从街头捡回来的孤儿希斯克利夫,从小因自己养子和吉卜赛人的身份而备受凌辱,只有老恩肖先生家的小姐凯瑟琳欣赏他身上那种野性和执着。少年初成的克里夫对凯瑟琳产生了强烈的爱意,可世俗中的等级观念,毁灭了他的爱情。最终凯瑟琳嫁给了画眉田庄的林盾。克里夫那份强烈的爱转变成了对外界社会强烈的恨进而变成了一个残酷无情的关于复仇的阴谋。当初所有的爱和恨最后都化作呼啸的狂风,掠过孤寂的坟头,吹过荒凉的原野。
《呼啸山庄》总能给人无限的联想,那是一片乌云下的昏暗的荒瘠土地,雷声轰隆隆拖长了憔悴的人影,恍恍惚惚间充斥着一种不知名的伤感与失落。
《呼啸山庄》是女作家艾米莉用笔名发表的第一本著作,它在当时十九世纪的英国社会掀起了轩然大波。再版时,甚至有人提请将其书稿焚毁。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是没有缘由的,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口中“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社会的幻灭最终演变为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他们寻求的自救无疾而终,灵魂又无处安放,精神逐渐崩溃直至绝望。
在现当代人眼中,浪漫似乎永远与爱情这一主题脱不了干系。《呼啸山庄》中凯瑟琳和克里夫的这场爱情热烈而绝望。
这个时期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把眼光从现实转向自然,以此来寄托情感,而此刻的“自然”更像一个避难所,一个空箱王国,一场华丽冒险。《呼啸山庄》中克里夫与凯瑟琳就有那么一处神秘的岩石空地,儿时他们在那里过家家,成年后他俩也频频回访,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直到后来,克里夫对凯瑟琳和林顿复仇的开始。凯瑟琳死前,怀孕的她在雨夜意识弥散地走到那个他们常去的旧地,克里夫也听从心灵感应的召唤,他们终于都卸下对彼此的憎恨与痛苦的伪装,相拥在一起,彼此又爱又痛苦。那一刻,故事进入了情感的高潮,从现实走向自然。凯瑟琳的死并没有结束克里夫的复仇,他的地狱正是自己造成的。他爱的是他恨的人,他恨的是他爱的人。他的情感极度真实,却真实得可怕。
可他终究还是更爱凯瑟琳,他最后望着凯瑟琳的画像,陷入往昔无限的回忆中,心中的爱拯救了他的灵魂,最后的克里夫是幸福的,当他笑着死去的时候,他也应该从仇恨中得到了解脱。
山坡上有三座坟墓,凯瑟琳在中间,一边是林顿,一边是希斯克利夫,这便是对爱与恨最美的诠释,也是呼啸山庄里的狂风带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