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在联合国庆祝中文日





  “谷雨三朝看牡丹”,近日微信好友不断晒出我农南校梳洗河畔牡丹盛开图,当真是国色天香:“翠雾红云护短墙,豪华端称作花王”“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以前总觉明月秋霜惯会牵动离情别绪,不成想,春风一夜吹乡梦,海外学子不胜愁。
  乡愁弥漫之际,突然接到北师大富布莱特访学学友邀请,4月20可同往联合国参加中文日庆祝活动。登录联合国网站发现,今年中文日活动从19日开始,有中文与诗书画专题讲座、中国古典文化体验和收看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安排,另有纽约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与联合国中文组协办“国学中的人生智慧”讲座,主讲人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郦波教授。一向喜欢郦教授的博学、温和与儒雅,于是约曲园旧友一同注册前往。
  19日一天春雨淅沥,是晚温度急降至三四度模样。春寒料峭中,郦波教授携锦心绣口与繁花江南如约而至。惊叹郦老师之年轻、白净与灵秀。“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其中佳士当为郦教授。郦教授旁征博引,穿针引线,将人性中的欲望、情绪与习性一一解剖,真不愧为一代名嘴。他认为学国学并不是背几句唐诗宋词、画几笔写意山水,应将儒释道三家学问融会贯通,将儒家入乎其内、佛家出乎其外与道家驭乎其上三境合一,并以孔子、苏轼和王阳明为例,分析如何积极面对人生挫折,辨明心之内外,达到知行合一。讲座全程,讲者畅意,听者会心,洋洋典籍,春风化雨,大有“浴乎沂,风乎舞雩”之怡然。
  20日一早又继续赶往纽约第一大道46街联合国总部参加中文日教育论坛暨中式招待会。期间,再次聆听了郦波教授的 “志趣与情趣———诗词背后的中国精神”,从现场吟唱小诗“苔”入手,郦教授集中串讲了诗作者袁枚,从少年成名到辞官归隐、开办私学招收女弟子以及创制饮食文化杰作 《随园食单》的传奇经历,用幽默风趣的语言阐释了一代诗宗的胆识过人之处,人生志趣与生活情趣之相辅相成不言自明。
  接下来,是“中国教育与联合国可持续性发展目标论坛”。六位主讲嘉宾来自浙江大学、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中美滋根基金会与香港青少年科学院等,主题涉及中国教育的投入与产出现状、社区教育与教育城市构建、偏远农村小学教育与关怀以及青少年科普影像教育实践等。其中哥大博士生作为参与撰写世界银行2018年世界发展报告的唯一一位中国人,所作的报告振聋发聩。根据经合组织编写的学生学业素养调查表,我国参与调查的京苏沪粤四大省市学生有五分之一达不到0到2级最低阅读水平,认知水平的低下会严重制约工作技能的提升。提高国民教育素质,仅仅入学还不够,仅仅毕业也不够,重要的是有意义的学习与有技术产出的能力。
  晚七点,在书画环绕、琴声悠扬与茶香氤氲的一楼大厅,中国日招待会的热闹场景赛过了过大年。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经社部副秘书长和联合国新闻部副秘书长相继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称赞中文是一门古老美丽的语言,中国文字的造字者仓颉是一位伟大的智者,中文在联合国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讲话之后是丰盛的冷餐会,大家的交流内容更加随意而丰富。
  离开联合国大厦时已是九时半,回望夜幕中依然灯火闪烁的高大玻璃宫,不禁思绪万千,一腔乡愁竟化作无限情怀,“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仓颉造字,感动天地,故春末夏初,天降谷雨,传说远去,但文字永恒,永远流淌在海外学子的血液和灵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