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广泛学习贯彻管理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综合报道连日来,全校各学院、各部处、直(附)属单位广泛开展讨论活动,结合实际工作深入学习贯彻学校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学校领导和学院、部处负责人也分别前往相关联系单位,听取建议,沟通交流。
各学院通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学院管理工作会议、教职员工大会,对本学科的战略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行政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等进行了讨论。
财政金融学院提出,要立足于原有的好基础和高起点,向更规范、更高效、更文明的方向推进管理工作,本学科要从目前的国内一流争创世界一流。法学院提出,当前工作的重点是要着力提升管理水平,形成一流的团队,做出一流的管理,提供一流的服务。经济学院提出,要继续贯彻“学术本位、学生主体”的管理工作理念,并计划确立学院管理工作例会制、设立“学院领导接待日”、制订学院《管理职位说明书》和《管理制度汇编》、实施学院管理职员培训计划、学院信息化建设计划等。国际关系学院提出,要创新思路,深化改革,科学发展,勇于对不适应发展的及阻碍科学发展的问题作出改进;要加强科学管理,优化分工机制,增强服务意识,实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要以人为本,改善条件,完善青年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激励机制。新闻学院提出,学院管理工作重点在于进一步加强宏观规划筹划意识,建立健全制度,配备激励机制,切实做到“顺畅运行、良性发展”,同时作出了实施学院管理职员培训计划、开展学院“环境综合治理月”活动等具体部署。环境学院提出,应重新审视学院经济类和理工类学科(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学)的学科定位,明晰学科发展规划,同时提出,学院应为绿色校园建设作出贡献。文学院对学院行政工作运行、组织机构调整等各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号召全院师生员工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一员,应当树立“争创一流”的意识。
各行政、党政、教辅部门普遍围绕如何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按照“教学科研为中心”的要求提升工作水平展开了讨论。
发展规划处提出,要提升战略规划管理和科研能力,提升规划管理、项目管理和科学研究水平,努力打造“思想库、人才库和科学管理基地”。教务处提出,应注重培养本科教学管理人员的战略管理意识,以全局的观念、广阔的视野来继续指导本科教学管理工作;要实现本科教学工作的“重心下移”,探讨与学院权责划分的新机制,使教学更加贴近学院实际情况;要重视加强与教学相关工作部门的联系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务实的统筹协调机制,提高管理效率。科研处根据2009—2010年科研管理工作目标提出,开展“全球学术评价”的课题研究;加强人大科研网建设,强化科研服务与推广;进一步做好科研管理的基础性、日常性工作,进一步明确科研管理职责与流程。学生处(党委学生工作部)提出,以推进规范化管理为中心,加强制度的系统化和成效性,增强执行力;要结合新形势新变化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要在成功整合主题教育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梳理和调整,打造系统化、规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好规范性与人性化的关系。
保卫处重点研究了“校园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月”的行动方案,指出要重点处理好有限的校园面积与快速增加的机动车数量之间的矛盾,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与校园资源条件之间的矛盾,各部门利益与学校整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后勤集团重点就学校管理工作与后勤管理工作的协调、后勤领域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等展开了讨论,提出要在常规的后勤服务工作基础上增强主动创新意识,同时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出版社提出,要牢固树立“一流意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要求,扎扎实实做好日常管理和制度建设工作,用优质的管理提供优秀的服务,用高效规范的管理创造优良的业绩,同时要努力提高国际性素养,提高国际交往能力,拓宽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