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生 活 的 盼 头


  前几日拜读了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又恰逢与好友探讨了一些问题,一夜之间好像看开了些什么,但又没抓住具体。
  今天有好友给分享了一篇《8元包夜的三和网吧,住着一群游戏大神》的报道,确实很难想象这样一篇沉重文章竟来自于一家专门做游戏的新媒体。里面有一句描写印象很深——“一种说不上的怪异气氛笼罩的人群,过了很久我才反应过来,这种怪异来自于数百个人的同时沉默。”
  无所事事和灰色交易固然有人力市场供大于求黑中介乘机而入的原因存在,但买掉自己身份证这样几进丧失人性的选择实在不能说不是行尸走肉过一天算一天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只能算是生,和活,把自己的价值贬低到尘埃之下,不提精神境界也罢,就连肉体上的享受都踢到西伯利亚去
了。
  好友发给我的截图里面出现了很多条相似的评论——“感觉自己除了生活的体面一点其他和三和大神也没什么区别。”
  守得云开见月明,人活着还是要有点盼头的,至于盼头是什么,与自己的工作有无关联,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否冲突,因人而异。
  之前有好友问我兴趣是否有好坏之分,乍一听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当然有啊,不然那些沉迷游戏算什么。但仔细一想,又不是这么一回事。我们之所以会有一个第一感觉,一个不需要思考就出现在脑海里的答案,并不是因为那是我们所认为的,而是社会强加给我们,在我们还无法自主思考问题的时候弥漫浸润深植思想,至于这种价值观是否正确(或者说这世上本就没有是非之分,有的不过是个人主
观所认为的是非,思考越多的人越觉得难以明辨是非,因为深知是与非受太多因素所影响,无法确认是否有未考虑之因素)还需要个人的思考,建立个人价值观而非继承社会价值观。这难道不是思考之意义所在吗?
  那么这样说来,看待问题角度不同也就说得通了。在我为自己创造的价值观中,兴趣是没有好与坏之分的,而我们在评价一个兴趣时,所关注的更多的是其附加价值,忽略了它的本质——及爱好与愉悦。而爱好和愉悦非身处其中不能理解。至于上瘾影响主业,并不是仅仅局限于那些“不好的”兴趣,所谓“好的”兴趣依然会存在上瘾的问题,可惜又被忽略。又有好友说我读书这个兴趣很好,这时只能回以尴尬的一声呵呵——并不是为了其附加价值的“好”,仅仅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难以描述的
痛快感和代入感,有些上瘾而影响学习是肯定会有的,但可以控制影响的程度以不至于荒废了学业,至于能带来新的思考,这点当然欢迎。所以说兴趣是没有好坏之分,只要不过分都可以被理解与接受,但真正热爱其兴趣甚至狂热的人们,必定会逐渐在这种意外价值中有所收获,从而逐渐成为他们的“主业”。这样的兴趣所带来的不正是对生活的盼头吗。
  至于所谓的职业选择问题,能与兴趣结合最好,全力以赴又心安理得,但若是不能,将其仅作为谋生手段也无可非议,既有了生存的能力,又有了追寻新梦想的机会,保护其不被生活的琐碎与现实玷污。其实哪有那么多考虑因素,《百年孤独》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每个人都独立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联系都不过是外在的联系,心灵相通者少之又少,
又想说一句非也句式——非读过者难以理解也。自由地选择未来生活模式不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言自语,而是存在于逐渐参透生活本质的每一个普通人身体里灵魂里。追求物质与追求精神本质上并无区别,只是从不同的领域中找到各自的幸福。这种幸福不分好坏,如果你还是觉得有好坏之分,那么恭喜,这说明社会价值观的植入工作做得还挺好。
  曾经问好友她们工作是为了什么,得到的答案是创造自己的社会价值。瞬间觉得自己无比渺小,但转念又原谅了自己,毕竟要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个人命运和祖国世界命运统一确实很难,很多人嘴上喊着口号,转身就为提高生活水平而奔波。发展的洪流太迅猛,创造社会价值目标太大,我等小人物还是“明哲保身”,好好生活,先管好自己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