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们与“星星的孩子”愉快合影
“星星的孩子”是西方语学院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的特色志愿项目。该项目始于2014年,是一项关爱自闭症儿童的志愿活动,目前参与项目的注册志愿者多达50人。
2018年3月,在长春市文明办、长春市青年志愿联合会联合开展的“第一届长春市志愿服务表彰”活动中,“星星的孩子”公益辅导项目被评为“长春市优秀志愿服务活动项目”。
了解,关爱从心出发
西方语学院青联主席黄燕飞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每一位志愿者,她努力让他们在志愿中获得很高的成就感,收获感悟,从而让他们更坚定志愿从心出发的信念。
“在加入‘星星的孩子’这个志愿之前,我从来没有接触过自闭症儿童这一群体。以前我总是认为自闭症儿童不会主动和外界交流,但是真正了解他们以后我发现事实并不是那样的。”西班牙语1603班的王梓伊说。她是“星星的孩子”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对这群孩子有着深深的爱意。
2017年5月,“星星的孩子”举办了“喜爱一起走”徒步活动,志愿者们带领自闭症儿童和家长在我校进行游园活动。
孩子们的脸上带着初夏般灿烂的笑容,牵着家长和志愿者的手宛如一只只破蛹的蝴蝶,煽动着自由的翅膀。“那时候临近父亲节,我们的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制作了精美的贺卡送给了家长,当时家长们都特别感动,很多人都流泪了。”王梓伊回忆着和孩子们的点点滴滴,“这样类似的活动,我们进行过很多次,我们通过志愿,一步步走进自闭症儿童的内心,去拉进我们彼此之间的距离。这种关爱是从心出发的。”
“这些孩子们的内心其实特别渴望得到这种关爱,他们比平常孩子更需要关爱,因此我们志愿者便要从心出发去深入地了解他们关爱他们”。德语1601班的欧伊凡说。
“记得一次志愿活动中,我们给孩子们带来了棉花糖,起初有的孩子不主动吃,而是拉过志愿者的手,把棉花糖放在上面,再拉起志愿者的手喂给自己。其实,他们内心特别渴望得到别人的关爱,他们比平常孩子更需要这份温暖。”
陪伴,服务与需求对等
在王梓伊的记忆里,一个男孩曾给她留下深刻印象。“他特别喜欢汽车,经常借来老师的手机去搜索一些汽车图片,他认得很多车的标志。于是,我告诉他下次会给他带几张汽车的图片,希望他帮忙辨认一下车的牌子。男孩儿兴奋得脸微微泛红,眸子里也有了光彩。当我再次见到男孩的时候,他激动地问我要汽车图片。他说:‘姐姐,你给我带图片了吗?我记得你上次跟我说给我带汽车图片。’ 那种特别激动和兴奋的神情,也让我瞬间明白他们缺乏的正是这种理解与信任,是相濡以沫的陪伴。”
“对于自闭症,从不了解到深入理解,这个过程对我们志愿者来说,意义重大,同时更重要的还是服务与需求的对等。”黄燕飞说,“作为志愿者,我们要时刻明白需要服务的自闭症儿童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正如,孩子们需要陪伴与关爱,我们便竭尽全力去做到,需要信任和支持,我们就给予肯定的态度和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服务才能走到他们的心坎里。”
奉献,弘扬华外精神
志愿者们将华外的桥梁精神和公益精神时刻铭记于心,他们以爱和奉献为桥,用实际行动弘扬华外精神,使之感染社会。“在我们做志愿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人问我们是哪个学校的,我们总是能够自豪地回答——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黄燕飞骄傲地说,“我们要把华外精神传递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用爱心和无怨无悔地奉献去温暖这个美丽的社会。”
经 调 查,目 前 中 国 已 有 超 过一千万的自闭症儿童,但深入接触并理解这个群体的人并不多。目前,为自闭症儿童开设的社会机构,在教育培训期间都在一定程度上隔绝了自闭症儿童与外界的沟通交流。
黄燕飞一直在牵挂着这些孩子们的未来,她希望通过“星星的孩子”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我坚信:在志愿者的帮助和推动下,终有一天,当原本孤独的‘星星’过马路时,路人能微笑着牵起他的手,司机能在绿灯亮起后耐心地等着他的光芒闪过,那时被温暖照亮了世界的‘星星’也就不再孤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