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饮水思源,创建基金回馈母校 ———专访我校校友、上海国际商会副会长徐能



校友 徐能


  9月5 日,由上海国际商会副会长、能达(香 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徐能先生倡议设立的 能达基金在我校举行了捐赠仪式,38 万元人民币首 批启动基金不仅为学校新增了一项奖教助学的资 金,而且深刻地诠释了校友们饮水思源、回报母校 的一片深情。
  “我只是想尽自己所能为母校做些事情”
  今年6 月26 日在汕头参加由上海国际商会组 织的校友活动时,徐能就表示要在中文系设立扶贫 帮困助学金,并在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能达专 项基金。朋友眼中的徐能不仅是十分成功的实业 家、投资家、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位慈善家。他积极 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将爱心撒播到社会。为此,他不 仅经常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捐钱捐物,还十分热心于 教育事业,曾默默地资助几个学生完成学业。
  在谈及在母校设立能达基金的原因时,同为我 校中文系校友、现任香港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 理张文仲先生认为,以徐能为代表的校友和社会各 界人士知道师范类大学的部分学生经济条件困难, 并且来自于经济并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再加上母 校是培养“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圣地,除了国家专 款资金的补助外,还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帮 助,才能够对优秀学生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激 励。
  徐能希望切切实实尽己所能为母校做点事。徐 能自信地说:“能达基金的启动资金是38 万元,但 是这并不是最终数字,经过3 到5 年后,这笔基金 能增值到1000 到2000 万。”
  “90 后的孩子们需要培养自己的责任心”
  身为投资公司总裁的徐能,每年都会在母校招 聘一些实习生。为了引导实习生学会做人、学会做 事,他每天都会花上两个小时的时间和实习生们交 流沟通,使他们在还没有走上社会之时,就能够了 解到创业的艰辛、经营的不易,从而更加珍惜在校 的大好年华。在谈到对90 后师大学子们的看法 时,徐能说:“他们见识广、思维敏锐、综合能力强, 但是缺少责任心,有些眼高手低,想不到要去为别 人、为社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有三名研究生和一名本科生曾到徐能的公司 实习。可实习开始不久,就有一位研究生抱怨公司 离家太远而选择了放弃;两个星期后,另外两个研 究生也因辛苦繁杂的工作而相继离开,最后仅有 一个本科生坚持了下来。“做人,不能总为自己找 借口。实习机会来之不易,不懂感恩也就算了,但是 如果连这一点苦都不能吃,以后还能做什么呢?”
  “生活需要感知、感恩和感悟”
  在交流过程中,有一个词时常被徐能提起,那 就是“感恩”。他一直都记得成长过程中那些给予 他极大帮助与影响的老师。他觉得,没有母校,就没 有今天的自己。是老师,教给他知识和技能、教会他 成长。而他也始终怀着一颗虔诚的感恩之心,感激 母校为自己提供的一切,并想要有所回报。
  徐能说:“爱、悟、缘,是生活中宝贵的体验。我 们要对这个世界心存感激,才会不断感受到幸福和 快乐。我们应该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来观察感知这个 多彩的世界;应该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来感恩他人, 应该时时刻刻去感悟周遭的人和事,从而不断成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