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我读祥林嫂

我个人认为,《祝福》是鲁迅写得最好的小说。他以“我”的眼光,把祥林嫂这个人物活生生地表现出来,把世态的炎凉,封建社会的黑暗暴露无遗。无论从构思,还是从写作方法上来看,《祝福》都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

  在我阅读《祝福》以前,我一直以为,鲁迅只是一个思想前卫、语言犀利的作家。他出名是因为他的杂文和他的思想,但是在看了《祝福》后,我对他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觉得他是一个真正能够永远屹立在中国文坛上的伟大作家。

  《祝福》一开始用一种很悲凉的手法渲染气氛,写那满天飘舞的雪花,让人们满目疮痍,感到荒凉和痛苦。然后鲁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一生的悲剧。鲁迅的叙述很自然,把祥林嫂“逃走——打工——被绑走——再嫁——失夫失儿子——再打工——遭唾弃”这些遭遇很完整地表现出来,没有丝毫的拘束。鲁迅没有在文中对祥林嫂表示同情,但是却能在叙述中紧紧地抓住读者的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这表现出他深刻的文学造诣。我想,这种文章写作方法是我们最难学习但是又最需要学习的。

  我觉得文章最精彩之处是文章的题目“祝福”。文章为什么不叫“祥林嫂之死”呢?文章写的是悲剧,但是却用了一个很有希望的题目,这正是鲁迅最高明的地方。简单的“祝福”两个字,把悲愤和希望都表现出来,引人深省。文章是表现生活的,而《祝福》在揭示生活,把当时社会的黑暗愚昧展示给读者。祥林嫂第二个丈夫死后,她回到鲁家打工,主人并没有关心她,而是在意她的表现比不上以前了,并且还认为她是个克星,在祭祀的时候不让她碰供品。祥林嫂用自己一年的工资去捐了条门槛,却仍然没有法子改变大家对她的看法,而她自己也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迅速衰老,自己在精神上杀死了自己。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但是却没有人把她当人看待,只是说她死得不是时候。我看完这篇文章,觉得很压抑,好像要把那愚昧的社会推翻才能松一口气似的,我想,这就是鲁迅的精神力量吧。鲁迅用笔和黑暗作斗争,用文章来解放人们的思想,他堪称中国精神领域的教父。鲁迅在文章中创造了一个麻木的祥林嫂,她面对别人的奚落时,眼睛呆呆地望着前方。我想,这表达了鲁迅面对愚弱的国人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吧。

  屈原曾经反复地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大概鲁迅在这文章中表达的也是这样的一种无奈。这种无奈是矛盾的,深深地折磨着作者的灵魂。

有人说,鲁迅已经离我们远去,我不这样认为,因为仅仅从《祝福》上说来,鲁迅还是离我们很近的,离我们远的只是那封建社会和那愚昧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