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温肇桐教授与常熟工艺美术职业大学





  ■傅庆徐1990年1月23日15分40时,温肇桐先生在常熟红十字医院,因胃癌晚期,医治无效,不幸逝世。我陪随在温师母身旁,用手轻轻地抚闭了先生的双眼。先生走了,但他的高尚品德,孜孜不倦追求学问的精神,晚年呕心沥血为创办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作出的卓越贡献,永远铭刻在我的心里。
  1978年,常熟和苏州地区工艺美术生产名列江苏省前茅。3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指出实现四化,“基础在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兴办教育事业。”苏州地区和常熟准备办一所工艺美术七·二一大学(1979年全国统一改名为职工大学),培养设计人员,分工我们筹办。4月,我被委派去邀请南京艺术学院退休回常熟故里的温肇桐教授担任学校顾问。温老是中国著名中国绘画史论家、美术教育家。1949年上海解放时,他起草上海美术界联合会 《迎接上海解放宣言》。他治学严谨、刻苦、勤奋,自幼右眼失明,凭着左眼0.2的视力,一生出版著作四十多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第一次到南门小河头寓所拜望。我说明来意,温教授和霭可亲,欣然同意出来帮助办学。按照退休教师再聘请出来工作,应补足其工资的有关规定,县里叫我去传达,我第二次登门,不料温老听完话,马上站起身来,严肃地说:“给我钱,我不来。不给我钱,我来!我是常熟人,在三十年代和庞薰琹办《旭光画会》起,就想在家乡办一所美术学校。现在,总算要创办了,我一定全力以赴支持,怎么能拿补贴?领导的关心,请转达我的谢意。”其实当时温老经济上并不富裕。1957年错划“右派”,教授工资降级压低,退休后又打七五折,每月退休工资80多元。夫人是家庭妇女,没有收入,还要负担孙辈温晓行在校读书。听了他的回答,大家非常感动,只得尊重他的意见。在办校10年里,他不但不要补贴,连历届讲授中国绘画史的兼课金也分文不拿。
  办学难,组织教学以延师为重。当初只有5位教师,其中3位是退休的美术老师。到底能不能申请办校,关键是师资。温老带了沈虹到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求援。系主任朱正文,是常熟人,温老的学生。朱正文见温老师来了,满口答应:“美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由我们无锡轻院包下来,只要你们提前几个月排出课程表。”有了无锡轻工业学院的后盾,我们心里踏实,才决定申请办校和招生。温老亲自撰写了我们学校第一个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送省教育厅审定。我们聘请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人庞薰琹、温肇桐、朱正文和常熟的女婿、温老的学生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保彬4人为顾问。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无锡轻工业学院和浙江美术学院师资支持下,兼课老师都是中年骨干教师,有些讲座是著名学者。仅无锡轻工业学院就先后派来素描教师4名,色彩教师2名,中国画教师3名,图案教师1名,工艺美术史论教师1名,装潢教师1名。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讲课效果好,教学质量是高的。
  1980年9月后,经与顾问温肇桐研究,我们采取三种办法,来加强本校师资建设。一是送毕业生到高校进修后留校任教,9月初送李正、徐勤铭到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王萌萌、瞿聪到南京艺术学院,各进修一年。二是1982年8月南艺分配美术系毕业生虞村、盛梅冰、曹坚强任美术基础课教师。三是运用温老的人脉,多方联系、引进应凤仙(贵州省美协理事)、周嘉祥(贵州省美协会员)、杨伯能(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讲师)、邵惕生(唐山中学美术老师)、毛延亨(无锡丝绸印染厂图案设计室主任)5位中年骨干老师。到1984年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15人专职教师队伍。后来由江苏省轻工厅和常熟市人民政府联办,面向全省招生。
  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有教育部备案,成为全国4所同类学院之一,《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巨帙中,对它予以重点的记述。可以说要不是温肇桐先生强有力的支持,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是办不起来的,更不会有常熟美术高等教育的今天。温老一生廉洁、刚正不阿、著作等身,其立美育人的精神,永远留在人间。(作者系常熟理工学院退休教师、常熟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创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