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负雪,紫阳青烟,临海是那段文化织染上嵌就的一颗璀璨珠玉。12月29日,临海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向大众揭开它的面纱。这一天有群特殊的来访者,他们就是来自台州学院的志愿者。
折寄温情满楼苑
为应对元旦期间的人潮拥挤问题,维持馆内参观秩序,由台院学子组成的志愿队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志愿活动。在此期间,经工作人员安排,他们统一着装,各司其职。出于各类原因,游客违反参观秩序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志愿者的作用则在此凸显,其任务不仅是为游客解决不时之需,更是避免有破坏文物的行为出现。整日的志愿服务,无疑是对体力和耐心的双重考验。
博览群物,通晓古今。参加志愿活动的17中文杨同学表示:“在这里,有博物馆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志同道合的志愿者,我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可以提升自己。”通过这次志愿服务,志愿者们深切地意识到自己是文化的保护者传播者,其出色的表现也获得了博物馆工作人员以及众多参观者的认可和称赞。
紫阳古韵入学府
此次博物馆志愿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实践经验,也以另一种方式改善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方式。16思政王同学坦言:“该次志愿活动推动了同学们从侧面了解临海的风土人情,也为地方文化传播做出了贡献。”学校此次博物馆志愿活动,带动了整体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学生开始关往地方的文化特色,同时也为二级学院的教学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博物馆之行,除了服务群众之外,还给同学们点明了方向。课本并非唯一,还要多关注历史与生活。”15中教黄同学如是说。正所谓“文学源自生活”,对学生而言,博物馆志愿活动让他们亲身了解临海的发展历程,感受临海深厚的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人文素养。对学院而言,这是教学方式的创新,在活动中开辟新课堂,于实践中激发学习兴趣。
欲以新词合旧弦
临海是千年古城、文化之邦,这片灵秀的土地孕育了独特的和合文化。“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博物馆中展示的临海百工就是此种文化的见证。从铁匠铺铿锵有力的打铁声,到方一仁咕嚕作响的熬药声,紫阳街上的人们都乐此不疲。专心于生活,平淡于身心,或许这就是临海人的处世文化。初次到访博物馆的张女士感慨:“这些逼真的蜡像,手艺人做工的视频,仿佛把自己带回到了孩提时代,心底满满的都是回忆。
博物馆通过一幅幅照片、一件件珍品,不但展示了临海悠久的历史,而且传承与发展了和合文化。人们将传统美学跟影像技术结合,使之能于实物及虚拟中感受到文化的存在。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能在激发兴趣的同时,宣扬保护文化的观念,这更是一种文化的创新,将那些似乎已经远去的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进而萌发新的生机,增强文化活力。
访遍镜底桃园,途经顽世风波,志愿者们有幸一睹精雕细琢的老物件,侧耳倾听了临海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前世今生。游人与学者,旧美与新潮,城市故去之精华荟萃于此,只待更多有心人前来。
学生记者张蒙茜 刘柏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