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 轨道152 姜硕
中国建筑乃一独立结构系统,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常与他族接触,但在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参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中国建筑史》
诗人的眼睛,建筑师的灵魂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大女儿梁再冰在“林徽因百年诞辰纪念日”曾说过这样一席话“现在的人提到林徽因只是把她看做才女,很少有人知道她其实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他和我的父亲是长期的合作者,这种合作基于他们共同的理想和为之献身的精神。”
我们这代人和林徽因错过了半个世纪,对她有崇敬,有误解,可她的才情终究还是掩盖了事业,世人只知民国才女林徽因,不知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林徽因;世人只知她写出了“人间四月天”,却不知她亦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设计师。
中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涌现了许多建筑杰作,众多传世的宫殿,庙宇,园林,便是其最好的历史见证。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如同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原始部落的泥筑,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紫禁城的烟云都被他一一记录。
林徽因正式被中国古建筑特殊的气质所吸引,在16岁留学欧洲时便下定决心要学习建筑,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建筑师,更是影响了其丈夫梁思成。并于1944年两人一起编著了《中国建筑史》,这部书开启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
岁月是朵两生花,随风凋零了情话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金岳霖等了林徽因一世。“你轻轻的走了,不曾带有一片云彩”徐志摩爱了林徽因一世。可是林徽因最终选择了较于二人略显平凡的梁思成。将浪漫蕴含于平凡。林徽因和徐志摩是只缅怀只擦肩,与金岳霖是半生执念半生缘。而唯有梁思成能伴其一生。因为只有梁思成和他有共同的理想,岁月可以消磨爱情,却无法终结理想。
从宾尼法尼亚大学,到河北赵州桥,山西应县木塔,五台山佛光寺,都留下了林徽因和梁思成携手相伴的脚步。在众多的史料中有一张最为有名的照片。照片中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坐在祈年殿,她穿着素雅的旗袍,面容姣好,这张照片曾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她在作秀,穿着旗袍怎么勘探建筑呢?可是在那个年代,女子除了旗袍根本没有别的选择。这恰恰也体现了女性作为建筑师的困难性。而林徽因坚持了下来。因为她的身边有梁思成,那个紧紧牵着她手的人。时间将爱情消磨殆尽,剩下的唯有二人对理想的坚持。
乱世烽烟,落寞流年,人间四月天
七七卢沟桥事变算是林徽因生命的分水岭,当时她正和梁思成一起在五台山考察,山中消息闭塞,一周后他们才知道战争爆发的消息,匆匆赶回北平,紧接着北平也沦陷了。他们二人举家逃亡西南。路上颠沛流离,千辛万苦,最终林徽因病倒了,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病可即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对建筑的追求。日渐消瘦的身体无法支撑她继续考察,于是她便在病榻替梁思成整理资料绘制建筑图纸,最终完成了这部煌煌巨著《中国建筑史》。
新中国成立之初要对北京城进行设计改造,当时人们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还不够,图纸中计划拆除包括北京城墙,永定门等一大部分古建筑。林徽因知晓后拖着病体对当时的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说“你们现在拆除的古建筑是古董,你们一定会后悔的,等以后再建只能是赝品!”她一语成谶,2004年永定门重建,而距离1954年拆除只过了不过短短五十年。可是,林徽因却再也看不到了。
拨不开的人海,独缺你的时代
风华截作留白抖落一身尘埃
春来冰消雪融在应县木塔外
晨昏光影都在南禅寺顶分开
你是建筑史上的万古四月天
风华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