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二十四节气如同白驹过隙,谷雨乍过,立夏又至。古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更是阳历辰月的结束以及巳月的起始;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围绕吃的方面的习俗很多,尝三鲜、斗鸡蛋,吃七家粥等。另外,称体重也是立夏的重要习俗。
煮好囫囵蛋,孩童来斗蛋立夏这天,小孩忌坐石阶,如果坐了,就要坐7根石阶,才可以百病消散。忌坐门槛,否则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就得再坐上6道门槛合成7数,方可解魇。过去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要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一针穿过。
立夏中午,家家户户都要将一些鸡蛋、鸭蛋或鹅蛋煮熟,在冷水里浸泡后,将蛋套上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们的脖颈上。四邻的孩童们三五成群欢聚在一起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地斗下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不破者为第一,称为大王,蛋尾不破者为第二,称为二王或小王,这种比试称为斗蛋。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另外,相传瘟神嗜睡,直至立夏日方醒,醒来就散布瘟疫,孩童受害最甚。女娲闻之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应允凡立夏日孩童胸挂者一律不加伤害,这即是孩童挂蛋的由来。
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古时立夏日有“秤人之俗”,到立秋再秤,看经过苦夏,瘦了多少。酷暑之下,大汗淋漓,正是最好的减肥季节。有意思的是,当时“悬以大秤”,民间形容是,“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闺秀都走出了深闺,悬秤看来像是秋千,燕是赵飞燕,环是杨贵妃了。那秤人如何个秤法呢?立夏吃罢中饭后,人们会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
丰子恺的画《却喜今年重几斤》,画的就是立夏称人,画中一杆硕大的秤,小朋友坐在秤盘里,看看一年下来,长大了多少。据说立夏称人以后,夏天就不怕热,不会减重消瘦,顺利度过炎夏。从前的时候体重增加了,叫发福,体重减了,叫消肉。立夏称人,寄托了人们平安度夏的心愿。
立夏剪野菜,尝鲜保平安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咸蛋、螺蛳、熄(即放在微火上煨熟;一种烹调方法,用多种香料加工而成为熄鸡)鸡、腌鲜、卤虾、樱桃肉;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新麦揉成细条煮熟)、笋、蚕豆、矛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
立夏伊始,无论是煮好囫囵蛋,孩童竞相斗,还是立夏称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抑或是立夏剪野菜,品尝时令鲜蔬,代表的都是人们对惬意安适,健康生活的一种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