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又是一个春雨夜

翻开日历, 已是阳历五月, 原本应该暖和起来的天气,却被一股寒潮彻底改变。入夜, 窗外有夜雨敲打雨蓬的声音, 时而急促, 时而轻缓; 雨点散落在梧桐叶上, 沙沙作响、 不绝于耳。

思绪不觉回到山村的老家。此时, 山风一定在呼呼地吹着, 雨点与青色瓦片不停地碰撞, 发出一阵阵轻微的脆响。那些苍老的土墙在雨水的触碰中, 不知道又添加了多少条皱纹。

俗话说, 春雨贵如油。想来, 这应该是农村育秧时节了。小时候, 秧田似乎总是缺水, 一旦下起雨来, 整个山村会立时变得十分热闹。不论白天黑夜,在山沟河谷, 到处都是人们扛着锄头挖沟理渠或者吆喝着牛儿耕田抢水的情景。山风呼啸,夜雨猛烈, 一支支手电筒游走于山间田头, 用微弱的光芒将人们忙碌的劳作照亮。

为了不错过转瞬即逝的季节, 人们忘记了疲劳。常常在深夜, 难以入眠的我总被那些断断续续的呼唤打动: 轮换守水的喊声,回家吃饭的催促, 春雨涨潮的喧嚣……一切都在黑夜中真实地发生,因为这些声音存在, 夜晚也显得无比生动。

如果在往年, 父亲母亲也已经忙了起来。天色微亮, 他们便早早起床, 翻找出蓑衣、 斗笠。简单吃过早饭之后, 父亲扛起沉重的犁头, 赶着那头老黄牛, 将雨水泡软的土地一一翻耕; 母亲也戴上斗笠, 去为牛儿割草。更多的时候, 母亲则扛一把锄头, 奔走在泥泞的山间, 将聚拢的雨水引到田中。因为风吹雨打, 他们的斗笠一次次掉落, 如注的雨水沿着头顶奔流而下, 迷糊了双眼, 也湿透了全身。在泥泞不堪的路上, 摔跤可是常有的事情。有一次, 母亲去山间割草, 不小心一跤跌将下去, 锋利的芒刺将暴露的肌肤抓出了一道道深深的血痕, 腰也疼得直不起来, 却依然未见她呻吟或抱怨一声。

小时候, 遇见这样的春雨, 我们这帮孩童也会忙碌起来。 放学后, 便主动割草、 做饭。有时, 久久不见大人们归来, 还给他们送饭去。这样的事情一般不需要大人教的, 淳朴、 清苦的乡村生活, 让幼小的孩童过早变得懂事起来。

又是一个春雨夜。在淅淅沥沥的雨中, 我似乎又听到人们为农时奔忙的喧闹。父亲吆牛的鞭声、 母亲催促我们早早休息的喊声,也渐渐地高涨起来。听着,听着, 不知何时, 我的脸上已是泪如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