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街小雨润如酥”。密密匝匝的春雨之中,济民广场上时不时传来阵阵欢声笑语,由党委宣传统战部主办的传统文化经典活动———芳菲游园会,在春意阑珊的雨帘中如期举行。投壶、猜谜,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被融入进了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即便天公不作美,也打消不了同学们的热情,任思绪跨越千年,和那个古意深深的故国山川、民风民俗悄悄会谈。游园戏春种类多投壶:“丹房玉女心慵甚,贪看投壶不肯归。”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投壶就已经成为了士大夫们宴饮聚会的必备节目。几根竹签,一个壶桶,看似简单的游戏竟然难倒了许多同学。“今年从较轻的塑料签换为更加贴合历史的竹签,导致好多同学一次都没有投中。不过只要参与了,就可以拿走代表着春夏秋冬的纪念书签。”工作人员说罢,一个女生的欢呼传来,转头望去,壶桶里的两根竹签赫然醒目。
咬春甜:古时的立春时节,家家户户都要买萝卜来吃,称之为咬春。“咬得草根断,则万事可做”,简单而有仪式感的咬春中,实则反映了中国人民对生活的韧劲与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一口咬下,辛辣中带着一丝甘甜,在春天到来之际,给予满满的元气。
绣香包:还未走近,艾草的香气便一丝一缕地传来,几个同学拿着手中的针线,仔仔细细地在香包上勾勒出密密麻麻的针脚,仿佛瞬间回到了那个古朴又安宁的农耕时代。驱邪祈福,传达思念,无数动人的情感都藏在了小小的包囊之中。
蹴鞠:外包皮革,内实米糠,以足踏之,是谓蹴鞠。小小的蹴鞠,承载了岁岁年年不间断的欢乐时光。而游园会更是将两人三足和蹴鞠运动结合,把绕杆传球变成了默契度和技巧的挑战。屏气凝神的十秒中,来自遥远时光里的趣味在济民广场重演。
画扇:目光炯炯,轻挥秋毫,一个劲道有力的“龙”字跃然纸上,这位来自成都树德中学的同学特意在游园会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把纸扇上,承载着厚厚的文化积淀,象征了几千年来从未熄灭的艺术之火,然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感悟传统乐无穷雨从上午落到了下午,风也从早晨刮到了晚间,渐渐地,有喜悦的气息溶进雨滴,弥漫着每一丝湿润的空气。停留于广场上各个帐篷下的,是有点执着的雨中人,他们一边阅览纸板上节气的注释,一边完成任务———有人在立春尝到了辛辣的萝卜,有人在小暑猜错了花名,有人在寒露搭的纸牌被风吹散……但尝试失败之后,他们也能再接再厉,欣喜于拿到贴纸的那一瞬间,为之绽放欢颜。
人来人往的游园会中,除了我校学生,还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参与者。回忆起刚刚来到兑奖处看到的老奶奶,刘佳奇同学语气中带着一分敬佩:“当时她就差两个章就集齐二十四节气了。”她遇见白发老人的时候,奶奶正拿着游园会的集章表,在找寻清明与谷雨的游戏场地。听闻情况,刘佳奇和老人一起参加了清明区的蹴鞠项目,两人共同捆足,绕开所有障碍物,像孩子一般追逐那颗竹编蹴鞠。在一番尝试之后终于完成了运蹴鞠的挑战,老人也集满了卡纸上的所有贴纸,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除了这位老奶奶,现场还有许多穿着校服的高中生,他们都是树德中学的学生,在学校组织下来到西财校园参观,恰逢游园会,便驻足游玩了一番。“夏至的扇子很漂亮,能把自己想画的东西画上去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的事情。”一边拿着自己画的扇子,他们也一边扬起了嘴角。在夏至体验区,人潮从未断过,众人围坐在长条形的桌子边,用画笔蘸取颜料,在扇面上涂抹绘画。这些风格迥异却各有千秋的画,在此日的“风雨”中让人倍感温馨。生动传承有革新当然,游园会的举办少不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耐心工作与付出。2016级电子商务的刘禹麟是文化研究社的一员,说起此次的芳菲游园会,他有些遗憾。“因为天气原因,人流量稍稍不如去年,好在下午雨停了,游园会得以继续进行。”这段时间,文化研究社为了游园会忙得热火朝天。由于往年两次芳菲游园较为相似,为了更加有吸引力,研究社也志在完成今年芳菲游园会的一次“蝶变”。 “正巧去年二十四节气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借此机会,我们和老师打算把二十四节气更加生活化地带到我们的校园中来。”本来枯涩难懂的节气知识和少有接触的民俗文化,都在游戏中变得更加有趣,也被赋予了更生动的含义。
(2017级信用管理 周叙吟 2017级汉语言文学 张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