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院记忆
时光飞驰,转眼间已经工作了15年。 1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然而于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却是一段不短的时光。我虽不及文人的风雅,也没有墨客的情怀,但是回首过往,却也忍不住会泪光闪闪,感慨岁月的蹉跎,青春的流逝,感叹我们人生中曾经最意气风发的年少。
15年前,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一天上午,携着行李,带着傻傻的学生气,我第一次来到了德院。回忆如一部老放映机,一幕幕不停息地开始流过心间,现于脑海,浮于眼前。
回忆片段 第一幕 三尺讲台记得第一次走进德院,走进教室,走上讲台,那时的自己,是一名稚气未脱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面临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对那方三尺讲台充满了无比的敬畏。儿时的记忆里,那方三尺讲台,近乎于一方圣地,那里有严厉的恩师,有无穷的知识,有奇妙的想象。尽管经历了课前反复多次的演练,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备课和精心准备,但当第一次真正站到讲台的那一刻,语言依然有些笨拙,有些青涩,心里有些忐忑。
但是,只有当你真正站到讲台上面的那一刻,你才会深深感受到为人师的责任感,才会深深感受到那份 “传道”的重任、 “授业”的崇高和 “解惑”的无私。三尺讲台,挥斥方遒,激扬文字,多少的尊重尽凝于此处,多少的责任尽隐于彼间。
回忆片段 第二幕 一声 “老师好”
从小到大,我们经常喊一声 “老师好”,是礼貌,是尊重,也是敬意。现在仍然记得,当年初为人师,某天下午,阳光温和,我正在办公室里看书,一位文文静静的小姑娘在门口怯怯地喊一声 “老师好”,当时自己的反应竟然是脱口回了句“不好意思,你稍等,老师都出去了”。那位女生忍不住笑,“闫老师,我找您啊”。当时的那一声“老师好”,令我至今难忘。当时的那份欣喜,那份感动,真是别人不能体会到的无比自豪和幸福。恍然间,些许年已经悄悄划过,岁月不仅变更了容颜,也变更了我们的心境,只有这句 “老师好”,仍时时不绝于耳,教室里,走廊上,操场边……我总能看到学生们一张张天真无邪的笑脸,听到一声声真心诚意的问候。曾几何时让我感受到自豪的一句称呼,如今早已经慢慢流淌成了一份重重的责任,因为我从这句简单的问候里深深体会到了学生们的一份信任,一份依赖,而正是这种无偿的信任让我无时无刻都在提醒自己为人师表的作为。
当我为授课任务的繁重而焦虑时,这一句“老师好”,让我想到学生们问候时那清澈的眼神,每及此时,我会倍加提醒自己,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当我为班级管理事务的繁琐而烦恼时,也仍是这句 “老师好”,让我想到学生们问候时那信赖的目光,每及此时,我也会倍加提醒自己,一定要耐心对待,细致做好每项班级工作;当我为某些工作生活的不如意而感到心烦意乱时,还是这句 “老师好”,让我想到学生们问候时那温暖的目光,为人师表的力量、为学生做好表率的责任又会占据我的心田。
多么简单的一句 “老师好”,但是,没有经历过的朋友们,你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它所包含着无穷的动力,在很多时候带给我的巨大的信心和勇气。这句 “老师好”,在我未来的教育生涯里,会一直温暖地陪伴着我,在困境中给我指路,在顺境中促我前行。我也想真诚地跟过往生命中遇到过的所有的恩师们道上一声 “老师们,你们好”。
回忆片段 第三幕 “迎新 辞旧”
我曾经笑谈,当了这么些年的兼职班主任,每年有两件大事让我感慨良多,一是 “迎新”,二是 “辞旧”。
说起迎新,自工作之日起到现在,前前后后我已经接过数百名新生了。迎新的心情是愉悦的,如同民俗里的迎接新年一般。迎新的时候,看到的是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一双双清澈透底的眼神,感受到的是他们那纯净而又炽热的心灵。从最初被新同学误认为 “学姐”的暗暗窃喜,到现在一眼就被新生同学认出是 “老师”的淡淡 “心酸”。岁月催老了容颜,但是迎新的心情仍是最初般的喜悦。而且年复一年,心中那份责任感日益沉重,对待班级学生管理工作越发谨慎。
很奇怪,每次迎新的时候,我都会忍不住想起毛主席那句话: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就像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如果眼前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们是太阳,那我们老师是什么?我们就应该是托起太阳的人,这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心胸,怎样沉重的一份责任啊。学生是国家之栋梁,民族之希望,今天的学生四年之后就会走向社会。他们怎样,未来我们的国家就会怎样,他们如何,未来我们的社会就会如何。这或许应该是社会赋予我们教师这份职业最具有力量的一份担当吧。每当感慨于此,迎新之际,从入学教育到学生工作,我万万从不敢存半点懈怠之心,也从不敢抱半点敷衍之意,唯恐辱了教师这一名号,损了教师这一称呼。
辞旧,也就是每年毕业季———送别毕业生。经历过多少迎新,就会经历多少送别。每年这都是一个和学生们离别的日子,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学生,终有一天会离开的。其实我们每天的生活日子又何尝不是如此,终归是聚聚散散的。只是我们就如学生人生路上的一只渡船,他们终归到岸上去寻找他们自己的新天地。
参加工作以来我已经送走了六届学生。毕业了,离校了,有的考研成功了,有的工作有了着落,有的自己去创业了,但无论他们将有着什么样的前途,送别的那一刻,终归是依依的不舍和无比的牵挂:读研后功课能不能跟上?工作后会不会顺利?……时至今日,我明白了这些年送别毕业生的心境,彼时应该就像是一个母亲送别离家的孩子,对他们的未来满怀希望,而对他们的离去又恋恋不舍,对他们的前途无比欣慰,而对他们的人生又略略担忧。
所以,我常常跟学生们讲,每年的毕业季,我真是不喜欢去送你们的。
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过去美好的一切源源不断地涌入我的脑海。毕竟,所有的过去和曾经都代表了我们每个人所亲身经历的人生,酸甜也好,苦乐也罢。回首过去,走进德院已整整十五载,这些年里,发自深心无比的感谢,送给一直伴我前行的德院;送给一直扶持我的领导们,一直帮助我的老师们;送给一直给我无比信赖、无比支持的学生们;送给 “教师”这个给了我无比荣耀和自豪的职业。展望未来,以一名专职教师和一名兼职班主任的名义,我会做好本职,继续努力,不忘初心,踏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