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传承无党派人士优良传统,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有所作为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了《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口号”),向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发出了“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伟大号召。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公开表示愿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共同建立新中国而奋斗。这一事件标志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走上了多党团结合作的新征程,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党制度揭开了崭新的一页。“五一口号”的发布早已定格于历史的长河,但其承载的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风雨同舟的精神力量却能穿越时空,烛照当下。
  2018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致公党无党派人士侨联界委员时提出,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共产党“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新要求。作为无党派人士,今天,纪念中共中央“五一口号”发布70周年,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无党派人士的优良传统;有利于明确无党派人士的历史责任、主要职能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好”的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上提出殷殷期望: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弘扬“五一口号”精神,就是要“不忘合作初心、牢记合作使命”,传承无党派人士优良传统,参政参到要点上,议政议到关键处,在新型智库建设上发挥独特的优势与作用。
  一、不忘初心,传承无党派人士优良传统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无党派人士与中国共产党一起,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老一代无党派人士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爱国主义、崇尚和平、追求民主、坚持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等优良传统。无党派人士的优良传统是无党派人士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对新世纪新阶段在无党派人士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巩固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跟党同心同德。无党派人士的初心就是自觉拥护和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党派人士自产生之日起,就与各民主党派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的同盟者,与中国共产党共同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奋斗。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无党派人士的自觉选择,也是无党派人士重要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党派人士更要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自觉接受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旗帜鲜明地抵御西方的多党制和议会制,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二,追求民主,拥护社会主义。追求民主是老一代无党派人士的不懈追求,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大决战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转折关头,许多无党派民主人士,与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民主力量一起,为中国人民的民主和平事业而奋斗。自1948年5月5日,郭沫若等无党派人士致电中共中央,宣布响应“五一”口号,意味着中国的无党派人士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这是无党派人士之所以形成为一个政治派别的基本政治立场。赞成和拥护社会主义是无党派人士的明确政治共识,也是无党派人士的光荣传统。
  第三,坚持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也深深融入无党派人士的血液中。无党派人士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国家、人民的命运割裂。无党派人士能够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是爱国者。无党派人士渴望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在革命战争年代,无党派民主人士积极反对独裁,追求民族独立,新中国成立后,无党派民主人士热情踊跃地投身各方面建设事业,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是历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共同信念。强烈爱国情怀和担当精神,塑造了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群体人格。
  第四,独立的个性、批判的精神。无党派人士之所以成为无党派人士是有其特殊的个性的,勇于担当、敢讲真话。无党派人士这个称谓中有“无”和“士”字。所谓“无”,是无功名利禄之心,无欲无求,无欲则刚,在名利面前表现超然,不趋炎附势。所谓“士”,指读书人,即知识分子。韩愈曾这样总结士的本色:“纯信之士,骨鲠之臣,忧国如家。”这正是无党派人士的群体人格。
  无党派人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力量。由于其无党无派的“超然”的政治身份,没有具体的组织机构,没有办法依靠严格的纪律和制度来规范约束其行为。他们在各自工作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判断问题的看法准则,不可能完全相同。但也正因为不同,使得无党派人士社会联系面广,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亲和力,能与不同类型层次、受不同思潮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沟通交流,这使其在社会利益整合中有着执政党和参政党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无党派人士多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独立之精神,这在民主监督中是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容易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这一特质产生共鸣。这对于在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方针、政策,增强知识分子群体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发挥优势,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有所作为
第一,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智库是由国家精英阶层组成的咨询团队,可以为国家发展各个领域提供发展方向和建议。它对国家决策层起着很大的影响作用,是影响和健全党委、政府决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中国在应对全球化挑战,发出“中国声音”,落实国家战略方面都需要智库,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
  2015年中共中央颁发了专门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强调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了智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第二,无党派人士具有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优势和条件。《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明确定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研究咨询机构。”大部分无党派人士是专业人士,以突出的专业造诣获得群众的认可,以为民服务的业绩赢得群众的尊重。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无党派人士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均是助力中国共产党执好政、掌好舵,两者在人才、组织、运行等诸多方面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无党派人士具有参与新型智库建设的优势和条件。
  参政议政是无党派人士的基本职能之一,这不仅需要热情与愿望,更需要能力和专业知识。智库活动是一种民主参与方式,是无党派人士拓展参政议政空间的重要载体。无党派人士的专业特征,决定了本职工作岗位是发挥先进榜样带动作用的载体和坐标。无党派人士往往是某领域的杰出代表,社会各阶层的精英,是接受过完整高等教育、受过专业训练、具有丰富社会实践、研究水平较高的人士。新型智库建设需要高精尖的专业人才,无党派人士分布广泛,既有学术专家,又有政府官员,还有企业代表,无党派人士具备了人才和智力优势,符合国内外顶级智库人才结构需求。无党派人士的另一大优势是与社会保持广泛深入的联系。这种人才优势能使智库的调查研究更具有专业性、前瞻性,能反映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现实状况,能反映当代世界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也就更能科学合理地帮助解决国家和地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无党派人士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有所作为。无党派人士与智库具有较高契合度,能在新型智库建设浪潮中顺势而为、积极发挥作用。从参与方式来看,无党派人士参与新型智库建设主要以担任智库专家为主;从智库分类来看,无党派人士主要参与了与统一战线有关的智库建设。无党派人士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有所作为,必须要坚持3个服务方向: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和服务国家,还要扩大4个影响力:政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将智库建设成有较大影响力和较高知名度的智库,培养一批领军人物和杰出人才,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使其成为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过程的重要思想资源,在提升协商质量的同时,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四,无党派人士参与新型智库建设中保持特色。智库生命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研究成果有多少能进人政府的决策视野。中国历史上的无党派人士大多具有独立人格,为民请命,敢说真话,甚至特立独行。他们崇尚科学,追求真理,不盲从,不迷信,主张一不为古人所欺,二不为权势所屈。这正是无党派人士的风骨和个性,这种风骨决定了无党派人士敢讲真话,勇于担当的群体特点,这种个性和风骨也是无党派人士的初心。
  无党派代表人士在其所属领域大多具有独特建树。无党派代表人士的独特代表性,使得我们党一贯重视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无党派人士参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同样要以特色取胜,要保持各无党派人士自身特色以提升履职能力,通过特色促进能力提升,通过能力提升更好体现特色。
  黑格尔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大批具有独立的批评能力和精神的无党派人士正是这批关注天空的爱国者,这个群体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够以积极的姿态更好地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将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大的动力。今天我们弘扬“五一口号”精神,重温历史,就是要“不忘合作初心、牢记合作使命”,传承无党派人士优良传统,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位置超脱等特殊优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文章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