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致敬!最好的时代,拼搏的我们——走进吉林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上的华外女篮、女排



体育部主任左景江(左六)、教练王晓茜(右六)与女篮队员合影
  体育部主任左景江(右六)、教练张云波(左六)与女排队员合影




  2018年,华外运动员们在四年一届的吉林省大学生运动会期间表现出不凡的实力:4月7日,华外女篮以六场连胜的成绩,率先在11支高校队伍中脱颖而出,力克强敌,夺得省运会首冠。男篮成功入围六强,作为前八名中唯一的文科类院校队伍,在技术和气势上毫不逊色。
  4月24日,女排选手在主力受伤,局势被动的情况下,迎难而上,决赛中力压对手夺冠,将比赛气氛推至高潮。
  运动赛事捷报频传,全校师生畅意欢呼。体育水平的由弱到强,是一个漫长的拼搏过程,它不仅象征着我校在国家高度重视体育健康的大环境下,付出的努力和改变,更可以看作是一种华外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不辱使命,不负时光
“爱拼才会赢”是每一名篮球队员用行动书写的宣言。“一场比赛,我们可以跪着接球,躺着拿球,趴着护球,但绝不会放弃任何一次努力争取的机会。”本着这样的信念,男女篮队长孙梦阳和徐颖带领队员不断突破极限,挑战自我:“800米蛙跳,高速见线折返跑,每天至少5000米的长跑,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无人缺席的咬牙坚持,从2月25日开始,每个人为了篮球放弃了舒适的假期,为了博一次不会后悔的结果。”
  “拼搏就是为了永恒的曼巴精神,永不言弃。”西方语学院俄语1502班的覃凯欣身上凝聚的是对于篮球的专注与坚忍。为了训练,她向大家隐瞒了受伤的情况,为了上场,她忍受着膝盖积液的刺痛,在最后一场对战吉林大学的比赛中,她不顾自身的伤痛,和队员们配合默契,为全队斩获30多分,成为场上名副其实的“MVP”。
  “篮球是一项调动全身肌肉,强调身体对抗的运动,对队员们的身体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王晓茜是华外篮球队的教练,平时组织队员训练,赛时带队指挥,对队员们的伤痛感同身受,“几乎没有人可以在一场硬碰硬的比赛中毫发无伤。针灸按摩馆是我们球队最常去的地方。队员们有伤病却不愿告诉我,是因为他们明白我的要强,害怕我的担心。平时我当做不知情,但却在训练中仔细观察,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是我们之间的一种默契。”
  “作为教练,我承载着校队的期望和学生的梦想,和大家一起从零开始。2010年的省运会上,我带着只训练了一个月的队伍上场应战。由于缺乏经验,成绩一直落后,当时觉得孤立无援。8年过去了,现在,我可以很肯定地说,我们华外的篮球队员的技术、体能分毫不差,我们在不断地成长。”
  华外篮球人,为了热爱,为了荣誉,为了不留遗憾,还在战斗。
信任无言,点滴在心
“每个人都是哭着打完比赛的。”排球队的另一个队长孟肖白,面对十分不利的局面,承担着独自指挥比赛的重任,“输掉比赛大家的心情很低落,我不知道怎么安慰大家。远在北京做实习工作的许斐斐学姐,在听说了球队不利的战况之后,马上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连夜坐火车赶回学校,带领大家参加了第二天的比赛。今天,我们仍然持续不间断的训练、提高,是因为我们想证明,我们可以登上最高的奖台,代表自己,代表学校。”
  关于球队的未来,张云波教练表示,“我们要像秦校长经常说的那样,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这个奋斗出幸福的最好时代,我们有信心继续成长。”
  “团结、拼搏、互助、友爱”是大家心中不言自明的体育精神,渗透在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细节中。在场上迎战时,彰显的是整个队伍的团结;在看不见的荣誉背后,是男排队员陪练女排洒下的汗水;在受人称赞的荣耀和成绩背后,是一秒钟都未曾浪费的坚持;还有因伤痛不能上场的焦虑、队员彼此间的关心和帮助、教练老师担忧时留下的泪水、在医院里匆匆往返的身影……致敬!向如歌的拼搏岁月,向如影随行的深爱与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