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而非随佛
会计1709钟佳怡
“那是素白的扇骨。”
这话不知何时起就镶在心底了。只记得小时候偷瞧见爷爷望着那扇骨视若珍宝,眼里充满了虔诚,仿佛那是一件佛门圣物。
到现在我才隐隐了然,妙啊。
爷爷常闭目神秘而恬然地喃喃,“惟徐素白,求佛而不随佛”,颇有些深意。而爷爷也得释怀,留下摇椅木质醇厚的回旋声。
徐素白是留青竹刻的大家,他的《柳叶荷花图》真正是留青竹刻的精魂。荷花埋在乱梗里,带着些许鱼虫花草的残意,柳叶流转起一塘月光,笔法、纹路,无一不彰显了留青竹刻的魅力。这即是素白之“佛”了吧。他的“佛”,可谓精纯。
细细揣来可以发现,素白的刀法既彰显了留青一派的活力,又在老派中绽放着不一样的光芒。
往常的留青刻家讲究入刀深邃,层次分明,以此彰显竹刻的视觉韵味,展现给赏家强烈的、芜杂的冲击之感,而徐素白不然。当所有人对传统留青刻法深信不疑之时,他一改前规,创下“浅进刀,寥入笔”的派别。轻轻浅浅信手勾勒,蜿蜿蜒蜒深入人心。他并不深信留青的“佛”,而是追随内心真正的佛道,将留青竹刻推向新的高度,抵达其精髓至境。
若素白只是随佛,随了往日的道,怎么会有今日的震撼之击?在他之后,许多老牌留青刻家留感慨,只在竹青一层上阴阳并蓄,蜿蜒畅写的,惟素白驾之而御之。
我顿时有些悟得爷爷神情的含义了。惟素白,求佛而非随佛。
而这纷乱的社会里,几人能如他?众云纷乱,一人求淡,则众生求淡,此非求心中之佛了,而是背弃佛道,转而成魔。
主见是必不可缺的。若非主见,人与物有何区别?李碧华在记者访谈时说到:我不穿名牌,我就是名牌。她也不曾随众人的佛,而是以主见成就自己心中真正的佛。
想想眼下同辈间的攀比比比皆是,不如我们随素白,随李碧华,求取我们心中的佛。非随佛,方为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