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找寻失落的华夏声音


  我想做一个梦,梦里带我重回汉唐,找寻礼仪之邦;我想唱一首歌,唱出历史的华夏未央,重拾宫商角徵羽。汉家衣裳,是中华大地上永不陨落的星光。
  汉服,又称汉衣冠、华夏衣冠、汉装、华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最能体现汉族特色。 “汉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 《汉书》: “后数来朝贺,乐汉衣服制度。”汉服一度扮演着中华民族的标志,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 《春秋左传正义》曰: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自古以来,服饰与传统礼仪文化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我常常想,在遥远的五千年历史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我们又能在不停歇的红尘中留下些什么呢,或许那些似曾相识的遇见,就是残留在脑海中遗忘不了的记忆……层层叠叠的裙摆,长长的云袖,引出的是千年前的文化底蕴。汉服的飘逸洒脱,古老质朴,娇俏雍容都见证着华夏的繁华与没落。
  然而百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懂得自由民主,却忘却了伦理纲常。我们拥有音乐神童,却不曾听懂角徵宫商。我们穿着西服革履,却埋没了汉家的衣裳。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我不愿为此痛断肝肠,不愿祖先的智慧无人叹赏,不愿我华夏衣冠倒靠日本人去宣扬,所以,我总有一个渴望,有一天,我们可以拾起自己的文化撑起民族的脊梁。
  我梦想着能开一家属于自己的汉服店,将汉文化传播出去,我们拥有着众多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可是呢,有多少人曾和我一样,觉得 “汉族”不过是户籍资料上一个不痛不痒的名称,是血液里天生的薄凉,亦或是几百年来的奴性使然,我们半推半就的接受着西方的文化,从而根本性的遗忘了我们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人是需要有信仰的,至少我们要学会忠贞不渝地热爱自己的民族。
  我们出去旅游其实经常会看到别的国家的人穿着他们自己的民族服装参加节日,走在街上都不觉得稀奇,但是却很少在中国看到我们自己的民族服装,韩国的韩服和日本的和服都是由我们汉服演变过来的,真的希望有一天外国友人来我们中国旅游,也会穿着我们民族服装进行拍照留恋,只希望国人能更加包容它。
  就在几年前,汉服运动还没有现在这么盛行,有一个姑娘穿着它上街,却被一些愤青指着汉服说和服,不管怎样解释都不听,还将她的衣服扒下用火烧掉,真的不知道我们汉族传统文化为什么为走到今天这一步。我也曾身着汉服走在街头,认识异样的目光居多,同时由于得不到政府的重视,草根系统的汉服很难得到整理,仅仅只能是一些爱好者将其重视并加以传承。
  而现在可以让我们深感欣慰的便是现在已经有一批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着手让更多的汉族同胞们加入进来。
  曾有一首歌这样写道:华夏衣裳越千年,斗转星移已千年,千年古风在人间,礼仪之邦汉服冕,梦萦魂牵汉服恋,服饰华彩化诗篇,它唱出了华夏的繁荣,汉服的昌盛。
  月溅星河,长路漫漫,汉服在人们发展的过程中渐渐流逝掉了原来的颜色,不过可喜的是,现在的人们渐渐开始有了原先对传统服饰的喜爱,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对汉服文化进行原创,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我对汉服的喜爱就像是每个故事都有一个朗读者,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个开端……徐娇,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她就是 《长江七号》里周小狄的扮演者,偶然间翻到她一直积极致力于汉服文化的传播,我就深深地迷上了这种带着千百年来,有独特文化气息的服饰,她仿佛穿梭千年而来,青白色的衣衫书写江南小调,古铜色的裙摆描绘北方塞外,这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传承,是一种血脉的相连,我们能够通过汉服来感受中华千年前的繁荣昌盛。
  现如今面对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中国人要发出自己文化一元的声音,要建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要追寻自己的文化之根。早在2001年上海的APEC峰会,各国领导人身着 “中式唐装”掀起了一股唐装热,但对国服的定义却未见定论;在2008年的两会期间, “汉服”就曾受到一些官员的追捧,全国政协委员叶宏明提议确立 “汉服”为“国服”中山装,旗袍等这些被看作是中国的 “国服”;全国人大代表刘明华说,汉服体现了中华文化与人为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服饰的标志,刘明华表示完全可以自行设定代表民族特色的汉服系列为中国式学位服,以此推动中国汉服复兴。
  汉服在某种意义上不只是一件衣服而已。它因先人的匠心而独特,因历史而自重,因文化而意蕴深长。最初的我爱上的只是那宽袍广袖的华美衣裳,但当我穿在身上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文化的沉重,传统的深厚,那是历史的重量,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无数的光阴。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汉服是一首绝美的诗,汉服男儿有一种潇洒大气,汉服女儿有一种巧笑盼兮,汉服寄托了华夏民族的历史文化情感,是华夏民族精神不灭的象征。
  中国人,生来便是有骨气的,我们靠骨气活着,诚如巴金所言:“人,不单是靠吃米活着的”。中国人有自己的骄傲,也要有自己的民族服饰。而我也会一直致力于汉服文化的宣传,我想让全世界的人们看到,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无数年,终有连接我们血脉的永不泯灭的存在。
  我们要站在世界的顶端,向世人展示我们强大的不仅仅是未来的科技,还有传承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