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里回眸桃花扇
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昆曲《桃花扇》秋日烟波上,秦楼画舫中,茕茕孑立的她,望月怆然,低眉浅唱:“侯郎一去无音讯,花经风霜渐凋零。我为他洗脂粉,我为他抛罗裙。不理琴弦歇喉唇,冬朝每日深闭门。几时回到江南岸,你我好梦再重温。”
手中的桃花扇,开着一树浓郁明艳的桃花,真实逼人,只有香君知道,那是她额上的鲜血染成的啊!可是她那远在天涯的情郎,可知道她已经洗尽铅华,朝朝暮暮,只为等待他的归来?烟波江上,丝竹声声叹,叹不尽昨日芳华。
她是秦淮八艳之一,是惹得教坊数人妒的才女名妓,自幼习得音律诗词,善丝竹琵琶,本是碧玉年华,闺中待字时节,不幸家道中落,漂泊异乡,无奈入教坊为妓。她的歌喉圆润,却不轻易与人歌唱,纵使吟唱,也是演绎着他人的悲欢离合。淡妆浓抹,花团锦簇,也掩不住她内心的悲戚。一介歌妓,有着太多诉不尽的身不由己和世事无常。
秦淮画舫,夜如白昼,喧嚣依旧。侯方域独坐听曲,忽听得九天银河水落凡尘:“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侯方域循声觅去,怅然只道:寻声不见人,独湿青衫泪。香君闻诗翩翩而下,二人四目相对,秦淮丝竹失声,天地静止,一见钟情,再见倾心。
香君:装不完的欢笑,卖不完的唱,烟花生涯断人肠。
侯方域:我也曾抚瑶琴低吟凤求凰。
香君:我也曾嘤嘤鸣兮求良友。
侯方域:秦淮烟月勘不透,几番梦里绕画楼。
香君:秦淮烟月年年有,唯有知音最难求。
他为她筹资万金置办梳拢,赠一柄上好的镂花象牙白绢宫扇于她,作此生信物,扇上系着他家祖传的琥珀扇坠。是夜烟雨迷蒙,二人互诉衷肠,软语浅唱。香君再不用浓脂重粉,做一枚受人摆弄的棋子,嘶声力竭只唱他人沧桑变幻。她不过是卑微的一名歌妓,他却愿为她奔走,将她从这水深火热的日子中救赎出去。此刻的山盟海誓,却是注定了香君无尽无望的等待。
侯方域迫于时势,无奈离去时,香君抛下相思双红豆,遗泪双双。自他离去后,香君闭门谢客,只待一人归。哪知有苟且之人田仰贪图香君美色,倚仗权势,逼迫香君为妾。香君纵使昔日为妓,始终保持身心清白,只凭精湛的技艺和圆润的歌喉闻名,她哪时受过这等屈辱?于是一头撞在栏杆上,额上鲜血迸出,溅在了侯方域赠与她的宫扇上,血色分明,这才让无赖之徒仓皇离去。
“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见那血色甚是逼人,心生不忍,便就着鲜血在扇上作了一树桃花。可怜香君痴绝,抱着一纸桃花扇,日夜溅泪。
终究是一介弱女子,哪敌得过强权。香君初愈后,受人暗中摆弄,被征入宫中充当歌姬。一入宫门深似海,浮沉不知是何年。自始至终,除了那些随风淡化的山盟海誓,她只有手中那把用鲜血染成的桃花扇了。本是寻常的折扇,自从染上了美人的血,绽放出的点点桃花,竟有了风骨,有了坚贞。
清兵攻下扬州时,弘光帝仓皇出逃,南京城破,香君趁乱逃出了这座深宫。城外兵荒马乱,硝烟不止,满眼尽是落拓不堪,清兵烧杀抢掠,难民四处逃窜。香君紧紧抱着怀中的桃花扇,声泪俱下,她绝望,却仍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她偏执地逃向秦淮河畔,因为只有在那里,她的侯郎才能寻得到她呀!
谁知秦淮画舫,也被战火的贪婪之舌吞噬,烈火獠牙,火光映得夜幕如昼。香君心如死灰,双眼混沌,一无所有的她已经无处可去。而侯方域那个懦弱的男子,畏避时局,恐遭迫害,对于曾经许下山盟海誓的女子,只给了一纸薄扇,就把她抛在兵荒马乱之地,独自奔逃。千百个等待的日子,从满心期待等到枯萎无望,桃花颜色终会淡去,折扇也终会泛旧发黄。
“金粉未消亡,闻得六朝香,满天涯烟草断人肠。怕催花信紧,风风雨雨,误了春光。”唱戏之人肝肠寸断,听曲之人同样泪流满面。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那位秦淮女子,只恨没有生在太平盛世,错把韶华付。人生如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香君的韶华,二分在尘土里埋葬,一分随流水远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