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知识改变命运 文字成就未来


  在今日本报2版,刊登了一则《激扬青春文字书写年少有为———中国华电坪石发电厂团委负责人、13241班采访记》的人物通讯,我院2016届毕业生、一个刚满24岁的青年龚玲珑,被任命为中国华电坪石发电厂团委副书记,主持团委工作。在我院65年的发展史上,出类拔萃的校友不计其数。在高学历人才层出不穷,竞争压力日趋加大的今天,毕业两年便被组织提拔,如此年纪即被委以重任,在我院历届毕业生中极为少见。是何原因,让这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此受到用人单位青睐?
  在通讯中笔者看到了这样一段话,“龚玲珑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先后在厂网、华电广东公司网站、华电国际网站、华电国际杂志、华电集团公司网站发表新闻、通讯、散文、诗歌、事迹材料等各类文章达200余篇。”用人单位的一贯做法是,用人一定会用亮点。笔者以为,除了所学专业外,龚玲珑过硬的文字功底和丰硕的新闻宣传成果,是他打开通往成功之门的核心亮点。这也印证了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对于我院的毕业生来说,文字并不是通往成功之门的唯一钥匙,但却是最有效的捷径,它比其他文体类特长更能受到高层关注,更能打动人心。在如今的新时代,企业把新闻宣传看得越来越重要。俗话说好酒也怕巷子深,我们向来推崇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作为职工,担心自己的努力和成绩不被领导发现、不被公司认可;作为企业,担心自己的文化、品牌、业绩不被上级所知、不被社会接受。只要个人的业务能力过硬,只要企业的业绩突出,新闻宣传恰好能从根本上实现广而告之、众所周知。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新闻宣传,间接性的为作者打了广告,也为企业间接性的创造了效益,实现了两者双赢。
  我院是工科院校,作为工科生,爱文能文善文者并不多。在同一专业,不同学历背景下,刚入校门时文字基础相差并不是很大。只要利用好我院学生记者团这个平台,以院报为实战主阵地,加上专业老师的全方位培养,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和训练,文字能力会大有提升,不少学生能达到新闻、中文专业的科班生水平,更有甚者能超过科班生水平。在进入职场后,在同等岗位上,以文字亮点作为帮助自己快速成长的核心竞争力,确实是一种最有效的捷径。龚玲珑便是在我院学生记者团这个平台上锻炼成才,毕业后仅用两年时间,以文字亮点从一名一线技术人员成长为管理者的成功范例,也是众多优秀者的代表。
  诚然,要想走的更远,仅仅就文字言文字是不够的。文字所扮演的角色更多是日常工作中的一种工具,帮助我们打开成功之门。事实上,文字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一种体现。优秀的文字能力,不仅需要大量专业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积累,所谓肚子有货、下笔成文;还要能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下得了功夫,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难怪中国华电坪石发电厂时任党委书记焦安富高度评价龚玲珑:“敬业精神强,文字基础好,综合素质高。”
  龚玲珑的成长故事再次证明,知识改变命运,文字成就未来;也同样证明,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作者为院学生记者团第九任团长,现任中建三局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