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励耘报记者白洋 实习记者王丽娜 白茹 郑佼佼)2009年11月28日,由广州、深圳、珠海等9座城市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主办的“珠三角九城市2010届高校毕业生联合招聘大会”,在9座城市同时启动,其中珠海分会场由我校与珠海市人力资源与开发管理服务中心共同承办,在我校风雨操场隆重举行。本次招聘会吸引了近200多家用人单位和大批应届毕业生以及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参加。《南方都市报》、《珠海特区报》、《珠江晚报》、珠海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参与了报道。
记者到现场时,已是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在入口处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前来应聘的毕业生手持简历,身着正装,准备迎接社会的检验。本次招聘会到场人数达5000之多,到场的用人单位有 203家,涉及保险、金融、机械、科教、纺织、化工、商贸、传播﹑交运、房地产等多个领域。一些企业不仅提供了全职的工作岗位,也提供了实习﹑兼职等工作机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学校领导与各学院(部)领导也非常重视本次招聘会,校党委书记呼中陶和副校长吴忠魁也来到了招聘会现场,对此次招聘会的成功举办给予了肯定评价,亲切地与毕业生进行交谈,并一一走访了与会的各大企业。部分学院领导、就业指导工作负责人也亲临了招聘会现场,主动与招聘企业建立联系,并且组织低年级的学生参观了解招聘会的状况。
“从珠海市高校整体的就业形势上看,毕业生人数从去年的18000增加至今年20000人,但珠海就业形势还是比较好的,就业缺口保持在3万多人,相比内地的一些城市就业压力没有那么大”,珠海市人力资源与开发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参加本次招聘会的单位大多为珠海本地企业,其中格力集团﹑天威飞马、澳际国际教育等知名公司更是赢得了毕业生的广泛青睐,所在的招聘点前更是排起了一条条长龙。各毕业生纷纷选择自己有意向的单位竞聘。
几大高校毕业生纷纷前往,200余家企业期待广纳贤才
招聘会的前一天诺大的风雨操场上就已经都摆满了为商家准备的帐篷,招聘会当天商家们更是早早地派了自己的面试官来到招聘现场。招聘企业表示,他们望能从这样的大型招聘会当中找到能为自己公司所用的人才。从现场情况来看,很多面试官的表情并不轻松,面前的简历也放了厚厚一打,可是少有当场签约的喜讯。面试官告诉我们,一方面是应聘者本身并不是很符合他们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大部分毕业生都没能找准自己的位置,他们需要的实用性的人才。珠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周晓文也表示,大学生必须要转变工作观才能适应现在的市场需求。
招才等于招财,纳贤绝不纳闲
绝大部分与会企业表示,其实企业本身对专业是否对口的要求并不是很看重,他们看重的关键是个人的综合素质,特别看重的就是应聘者是否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交往困难口语表达障碍基本成了所有企业的一大禁忌,不会推销自己,不会表达自己的应聘者很难得到企业面试官的青睐。某传播公司负责人表示,他们抱着极大的信心来到这个招聘会希望能为公司招揽人才,因为人才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生财之道。他们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好高骛远,没有责任心拿工作当游戏的人。从这些反馈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其实企业招才就是企业未来生财的基础,招才等于招财;广纳贤才是所有企业的愿望,他们虽然门槛不一要求不同,但无一例外要找踏实肯干的,勤奋好学的,纳贤绝不纳闲。
此次招聘会给广大毕业生一个绝好的平台来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但是也让所有人见识到应聘不是简单的投简历问题。面试官希望在有限地短暂地交谈中看到应聘者展现出来的个人能力,否则,很难得到复试的机会。找工作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定位,看清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和发展方向,思考怎样才能在短短的面试中展现自我,让面试企业认为你能他们创造价值。
未雨绸缪,先人一步
在招聘会现场,记者发现有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相关履历,作品准备不足。一位应聘设计职位的同学这样说到:“很遗憾,没有想到带自己的作品,不然可能成功的机会更大点吧”另外,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基本信息也缺乏应有的了解,导致很大部分学生对本次招聘会的准备不足。一些毕业生在选择企业和职位时很盲目。“之前对这家企业没有了解,只是同学推荐,正好专业也和自己所学相匹配。”一位前来应聘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同学这样说到。还有是对薪水的问题,几个同学说道“企业问到我们对工资的要求时,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怕说高,又怕说低,之前也不了解这家企业,只是来之后看到有合适的职位就去了。”
就这些问题,招生与就业指导处的周志强处长觉得,第一,应该从实际出发,对自身能力有正确的认识与定位。第二,对社会宏观就业形势有一个总体的概念。第三,整合自己的社会资源。第四,不要过于看重待遇。关键是能不能从实践中学习,为今后的长远目标打下基础。来自教育学院的张老师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学校及学院应该加强就业指导,从低年级学生做起,指导他们对就业的思考。在实际的面试方面,他认为,相关的就业指导工作必须细化,如简历制作,着装,礼仪,谈吐等多方面。同时,我们同学也应该在细节处多加注意,企业可以在细节中看到你的个人素质。
现场招聘,专业实践两手抓
记者了解到,企业更加青睐实践丰富的毕业生,个别企业对有从业经验的实行优先录取。来自人力资源管理的刘同学在面试后说到,“我觉得自己缺乏的是相关的硬件设施。自己的简历里没有过多的相关证书,参加过的大型活动也很少。相关的实践经验还很不足。”而来自国际传媒设计学院的方同学,多家公司都有聘用的意向,她微笑的向记者介绍自己的感受:“专业要学好,必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专业成绩不一定代表你个人的能力,但是你的成绩代表了你的学习态度,对企业而言,就是工作态度。另一个方面,是你一定要注重实践,你在实践中,锻炼出的不仅仅是你广阔的知识,更多的是你沟通的能力。其实,我们面试的过程,就是你和企业的一次沟通,你需要的是把自己表达出来。”
大公司门庭若市,小企业求贤若渴
在现场,像格力公司这样的知名企业,在面试官还没有到场的时候面试点前就已经排起了长队,而一些实力相对弱一些的小企业就没有这么高的“人气”了。毕业生的观念还没有完成从“白领”到蓝领、由“精英学子”到“社会劳动力”的过渡,把自己看得过高。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一味地相互竞争好的岗位的行为其实并不可取,摆正观念才是当务之急。珠海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甘永峰说到:“大学生必须要适应市场要求!目前我们的管理岗位需求并不多,与旺季相比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状态。这次招聘会提供了4000多个岗位,希望同学们抓住好机会,从实际出发。通过调研显示,现在技工和普通的工作人员还是企业招聘的主要岗位。”
其实大学生应该认识到良好的心态是能否找到工作的关键。期望值太高只能导致就业失败,我们可以本着“先就业再择业”的心态,一步一步走好脚下的路。年轻就应该多接受挑战,多经历磨练,在工作中我们还可以找到很多发展机会。切忌把自己推向就业的“独木桥”。
企业要求虽不一,个人素质犹重要
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用人单位到底还需不需要吸纳新人?他们衡量“千里马”的标准与尺度到底是什么?怎样才能在浩浩荡荡的毕业生大军中闯出自己的一片蔚蓝天空?这应该是每一个应聘的毕业生心里最关注的问题。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了不少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不断提高,学历的作用与专业是否对口不再像以前那样被过分看重,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重视。在采访用人单位过程中,他们强调最多的则是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相关经验,用人单位在用人机制上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渐摆脱了往日的那种唯学历至上的片面做法。今年,最受重视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近八成单位在接受采访时都毫不犹豫地把这个要求提到了第一位,其原因在于综合素质高的毕业生对工作上手更快,发展潜力更大。
这就给了我们一个方向,毕业生除了心态要好以外,一定要内外兼修。不管以后的工作对口与否,首先专业知识要扎实,扎实的专业基础永远是自己的一张“王牌”,这是作为一个合格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们所学的书本内容很有限,只是一家之言,如果我们连这一家之言都学不好又怎么谈别的,又拿什么资本来指望别人来聘用你呢?专业知识只是一个方面,另外,提高自身的修养与素质更是十分重要。从人际交往能力到领导天赋,从营销策略到口齿清晰伶俐,现在的毕业生当真是要做到八面玲珑才能杀过千军万马。
专家建言:正确估计自我价值,合理构思应聘计划
面对招聘会现场的“热闹”场面,不能没了方向感,把苦心准备的简历乱投一气。最后自己理想的工作没找到,还打击了自信心。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误区,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给出了答案,盲目“海投”简历、频繁跳槽,不愿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妄想找到一份一劳永逸的工作,这是毕业生求职中最易犯的三种错误。因此,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对于大学生应聘也提了几点建议:首先是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正确估计自我价值,漫天开月薪绝对不是个好方法。其次,就是要在应聘前做好案头工作,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投简历。要充分认识到就业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就业已经不是毕业生才关注的词汇了,提前规划、充分准备是今后走好就业路的必修课。
下午三点左右,熙熙攘攘的人群渐渐散去了,本次招聘会也到达了尾声。据统计,有500名同学现场被录用,有1000多人与企业达成了就业意向。招聘会既是一处舞台,也是一方战场,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契合点,勇敢的走下去,每一个都会有属于自己的一方精彩。
(以上图片均由《励耘报》摄影记者 黄泊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