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七月,我来到青海省西宁市的青海民族大学与来自全球11个国家的华文教师集聚一堂,参加“培训、考核、认证”为一体的华文教师证书培训课程。这是由中国国务院侨办主办、青海省西宁市青海民族大学承办的为海外华文教师提供的华文教师证书培训课程。我的情况特殊,和大部分的学员老师不同,因此格外珍惜这一次机会。
在18天内,青海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专家老师们为一线海外华文从教老师们奉献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华文教学培训大宴。培训涵盖了中华文化、华文教学理论和方法以及汉语知识与能力等多个方面。
各位主讲老师将理论与多年的教学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地解说了中华文化、华文教学理论和方法以及汉语知识与能力等多个方面。他们以渊博的知识旁征博引,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演示了很多实例与技巧。他们滔滔不绝,倾囊相授,让培训老师们深受鼓舞。他们的讲解精辟而有趣,幽默而生动,将一些原本枯燥的理论知识演讲得有声有色,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培训主讲老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充分展示了他们高超的授课技巧,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整个培训课堂气氛十分轻松活跃,为老师们日后的教学带来很多新的知识和灵感。
各位主讲老师精彩的讲座使在座参加培训的老师们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不但重温巩固了原有的中国历史和文化知识,而且对汉字语法的理解更加深刻,领略到中国汉字以及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传播弘扬中国知识与文化增强了信心。不仅使自身的汉语专业知识得到了提高,思想也得以升华,更重要的是使培训的老师们对汉语以及对外汉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华文教师是一段艰苦的旅程,必须经过时间的积累,专业知识的获得,文化修养的培养以及足够的实践经验。培训之后,老师们将接受笔试与实际操作的考核,完成“培训、考核、认证”的整个培训体系,实现华文教育走向“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的目标,以便“尽一点绵薄之力,牵一线文化之缘”。
除了严肃的培训,自然还有美丽的回忆。
选择青海是必然的。歌儿令人着迷、令人憧憬。“青海青,黄河黄,更有那滔滔的金沙江。雪皓皓,山苍苍,祈连山下好牧场。这里有成群的骏马,千万匹牛羊。马儿肥,牛儿壮,羊的毛好似雪花亮。中华儿女来吧!来吧!拿着牧鞭,骑着大马。驰骋在这高原上,瞧着伟大的昆仑山。”
下了飞机,还在机场通道里,一抬头,一整列的山就在眼前。着实震撼。此后不论是酒店的窗口、街口转角、学校走廊、教室窗口,一整列的山,静静地,无时无刻就在眼前。
而西宁,已转变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我们学了美丽的藏族舞蹈,见识了藏式广场舞,也吃过青海小吃,参观了著名的塔尔寺。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
门源浩瀚美丽的油菜花季刚刚过去,我们错失了。互助县体验的土族民俗风情让我们终身难忘。
参观了藏医药文化博物馆。对藏医学、藏族历史文化、天文历法和唐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唐卡,长618米、宽2.5米,用金粉、玉石、珊瑚等珍宝颜料精心绘制而成,让人惊叹不已。
“拉脊山”是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通过位于海拔3820米,全长5564米拉脊山隧道,前往贵德做文化考察。贵德国家地质公园一行,领略了丹霞地貌的雄伟壮观。在黄河少女雕塑旁边的以黄河水车为主体建筑的音乐水车广场漫步,十分惬意。黄河之水贵德清,贵德由此而闻名。据说过了贵德,进入黄土高原,黄河的水就变黄了。
海晏县境内的金银滩草原上的211核武器生产基地,原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实验基地,现在成了青海省重要的旅行目的地。
青海湖即蒙语“青色的海”之意。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天空堪蓝,湖水宁静,沙化的湖岸雪白。青海湖真是美。
大美青海一直是我向往的圣地,此次青海之行,圆了儿时梦,也顺利完成了培训。衷心的感谢道不尽,美丽的回忆长久存。
(郗璇 国侨办海外华文教师资格证培训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