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小 年


  棉花灯,也叫面灯,是面捏出来,蒸成的。这个习俗单宿州有,是他处所不具备的。离家八年,十分想念。
  棉花灯制作简易,外表不拘于形,但必要的,中心要留有凹口,茶杯般大小。在凹口正中,插一火柴,灯蒸好了,倒上油,点燃既成。一般的棉花灯,是上大下小,小的为柄,供一手抓住。大的是端,会在端的边缘掐出一溜的花边,十分美观。形状类似于电视剧里的宝莲灯,但要比它矮上许多。
  我奶奶善做各式的花灯,逢元宵,都会有人来求,有做兔形的、蛇形的、虎形的、龙形的,个个都十分逼真,美轮美奂。但我每年,都会收到一只特殊的花灯,唤作千花盏。这名是我奶奶起的,顾名思义,面灯的四周,捏的都是花边儿。摆在桌上,犹如一朵硕大、饱满绽放的白莲花。拿出去,很有面子,引得别人家的孩子,直眼馋。现在我奶奶已经去世两年了,我没收到棉花灯,亦有许久。有一次回老家,我爷爷告诉我,我走之后,每年的元宵,我奶奶都要做一只千花盏,摆在灶头。她在想,她外出的孙儿,什么时候可以回到她身边,她可以亲手把这盏花灯,交给他,可以拉着他的手,和他说说话。这是我奶奶去世后,我爷爷告诉我的。活着时没说,是怕我在外边分心。我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时想哭,却又压着,悲从心起,觉得很对不起他们。想到了古人的一句话,“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
  元宵的花灯不止要摆在家中,还要端到户外。元宵这一天,村里所有的孩子都要出门来,人手一盏灯,三五一群,嬉笑打闹。等到花灯里面的油耗尽了,熄了,将灯儿吃掉,即可回家。面灯其实可以烧很长一段时间,有时候等不到它燃尽,我们便开始大口朵颐,油渗在面里,十分的香,爽口。这种感觉,是现在的小孩,所体会不到的了。
  现在很少还有做棉花灯的人家了,它正同大多数的风俗,被一点点淡忘、抛弃。但又总有一小部分的人,出于种种原因,或是风俗文脉的传承,或是独特情感的寄托,将它们点点滴滴的吸纳,释放,最终继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