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电子报

食代





  说起咱中国人的文化,国人可是打心眼里感到自豪。古有四大发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影响世界。今也有四大 “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震惊世界。在我看来两个 “四大发明”是中国的外在文化,中国真正流传在骨子里的文化是吃文化,当今时代也是“食代”。
  “吃了吗?”“吃了”
  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听得最多的一种问候,在街头巷尾里随处可见,质朴中带着烟火气息。把人生活最本真的需求放到嘴边进行问候,在给人亲切感的同时表达对生活的喜爱。
  如今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吃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大部分国人日常开销中饮食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多,不少人愿意用“吃货”二字来调侃自己,也通过网络晒出自己喜爱的美食,通过美食来传达心情,分享快乐。
  其实“吃”不仅是当今国民的喜爱,古人亦用吃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在中国古代就有许多关于吃的典故,其中最出名的典故就是“鲈鱼之思”。这个典故说的是西晋时期,著名才子张翰因为思念家乡鲈鱼的味道而弃官回乡。而现今中国也有一道从古代就盛行至今的菜“回锅肉”,又名“东坡肉”。苏轼发明这道菜后,以自己的名字为这道菜命名,可见其对这道菜的喜爱。
  如今这个时代是快速发展的时代,也是多元文化交融并包的时代。借着发达的网络与交通,中国人的吃文化名扬海外,中国的“八大菜系”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在食物中传递各地地域文化。“吃”自古以来就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的地域特点造就不同的“食文化”。因为水土差异北方人吃面食,南方人吃米食;因为地域差异沿海吃海鲜,内陆吃生鲜;因为气候差异北方人大都爱吃甜,南方人大都爱吃咸。以前人们的口味受到地域的影响比较单一,如今因为人口的迁移和文化的交流,人们的口味开始变得多起来,不爱吃辣的人开始接受火锅的热烈,吃稻米长大的人开始爱上北方面食的实在口感。食文化的多样亦是中国文化的多样,食文化的交流也是传统文化的交流。
  人类的记忆其实很奇怪,曾经令我们刻骨铭心的人、事和物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化和改变,但是我们对一个味道的记忆可能会伴随我们的一生。
  中国人的祖地文化千百年来未曾改变过,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用文字来表达这种文化,人们总是希望自己在老去时能够落叶归根,即使我们离家万里,我们思思念念的始终是故乡,乡愁似乎是我们始终解不开的一个结。其实我们忘不了的不止是故乡的人和事,更重要的是故乡的味道,故乡的小吃永远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聊不完的永远是校门口的小吃,阿婆做的饭菜……在中国人眼里故乡的吃食永远是最好吃的美食,关于故乡的记忆亦是食物的记忆。
  中国悠久的文化传承中,食物的文化始终伴随着历史的变革,所以在当今这个食物带动文化交流的时代亦可以叫做 “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