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妈妈的话
今天在微博里偶然刷到了这样的对话,“妈妈,今天是母亲节哎。”“妈妈不记得母亲节,你回家的日子就是过节。”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每隔一段时间和我微信视频,都会问我学校什么时候放假,虽然每次我都会告诉她是七月底,但是下一次打电话,她还是会问同样的问题,仿佛每隔一段时间问这个问题学校可能会提前放假。我才慢慢地认识到,可能在我眼中,家是一个地方,而在妈妈眼中,家是有我在的一个地方。
好像我们都习惯了母亲对于自己的好,像是觉得那个女人天生就会这样那样照顾人的技能,但是,我们都忘了,妈妈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呢,是个很简单也很复杂的人。
她是一个特别容易满足的人。高中毕业后,每逢寒暑假她都会提议去某个城市旅游,每次拍照时,都会让爸爸帮我和她合影一张,回家后挂在照片墙上。原来我以为妈妈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才知道,她要的不是旅游,而是我们陪她。
她也是一个特别容易失望的人。逢年过节给妈妈买礼物,一般都会送些化妆品和口红一类的,她就会说,等以后你有了女朋友,就没什么心思给我买这些了,送的是另一个女人了。
她是个矛盾的复杂体。我打给她的时候,似乎不论什么时候她都会第一时间接到。妈妈和我说,她准备打给我的时候,会考虑很多,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打给我,怕打扰到我休息,怕打扰到我学习,怕打扰到我的学生工作,怕打扰到我和朋友聚会。
现在我的故事和大部分人一样,偶尔会打个电话,放下防备,用着最直白的家乡话和父母说着大大小小的事。有点小成就会发到家庭群里小小炫耀一下,有点小挫折什么的也会一句带过。
我也知道,以后我的故事也会和大部分人的一样,工作下班的路上,接通电话“妈,我这个假期不回家了,工作忙,要加班呢”,然后就是一段静默,”没事,工作要紧,你工作忙没有时间就不回来了,我和你爸一切都好”。
我也知道,再到后来,我也会像当初妈妈搀扶着我那样搀扶着她,只希望到那个时候,我能从她的小棉袄变成她的防弹衣。
再后来的故事,终有一天,他们会在某个站台下车,只剩下我继续前往下一站,只希望到那个时候我可以用力地挥手,带着他们的祝福继续走下去。
我记得龙应台说过: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觉得他的说法似乎把父母和子女剥离得太绝对了。我以为,孩子与父母之间关系应该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过程,逐渐接受自己不只是父母的。对于父母来说,也同样也是一种过程,逐渐接受孩子不只是自己的。
我给妈妈的备注是 “听妈妈的话”,我不是妈宝,也不是个听话的孩子,这么长时间以来我只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不满与需求,以后我想慢慢学会去倾听。因为我想,她听了这么多年父母的话,老公的话,甚至自己自问自答的话,她一定也希望有个人能倾听她的话吧。
这就是我想对妈妈说的话。·Weason.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