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风雨 几度春秋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七十周年,看到各地各级组织隆重纪念的活动报道,引发我不少联想和感慨。
“五一口号”提出的背景,正处于国民党尽失民心而中共领导人民解放军取得节节胜利、开始转入全国性战略反攻之际,此前各民主党派和著名民主人士早已认清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实质,以不同形式积极向中共建言献策,比如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就提议解放区紧急成立联合政府政权机构,来对抗国民党伪国大后的局面。再比如当时的民盟中央负责人沈钧儒也向中共中央提议:应成立产生联合政府的筹备机构,以对国内外号召否认蒋介石伪总统。沈钧儒先生还希望中共考虑通电各民主党派,建议开人民代表会,成立联合政府,或由各民主党派向中共通电提出此项建议。对此,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高度重视,及时作出过认真的表态和安排。特别是,毛泽东亲自将“五一口号”初稿第5条“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修改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又将第23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一笔划掉,将第24条改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万岁”。这些方面,都折射着现代中国探索追寻民族复兴之路的轨迹,更是显示了中国共产党怀抱初心,寻求建立富强、民主、自由、平等之新中国不懈努力的形象。
而“五一口号”第五条的提出,则从另一侧面开启了现代中国探索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多党合作事业发展之路,由口号颁布后各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对口号的热烈呼应,以及随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和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又可以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成功地建立起来了。
当然,犹如在任何路上都会遇到险阻遇到曲折一样,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经历过一段艰难的路程,不过,风雨飘摇,春秋几度,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并未改变,而是愈发清晰可辨,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机制也愈发成熟完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更是标志着多党合作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共领导下的民主党派成员,也只有清楚认识到这些,才能切实有效地融入到这个制度中,有效地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责。
我是一九九二年在前辈的引导下加入九三学社的,算来已是拥有二十六年社龄的老社员了。可实事求是地说,入社之初,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这一特定的表述及其深刻含义并没有真正理解,对于九三学社的历史和九三前辈们的光荣也缺乏深入的了解。虽说二十六年来,我也侧身于九三省市级委员之列,也担任过政协常委职务,执笔写过若干涉及教育、市政等方面内容的政协提案,来工大后又连续三次当选为九三校委员会委员,努力发挥着一己的职责和使命,但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在一些方面仍然不够自觉,甚至时有困惑之感。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共十八大、十九大的召开,一系列新提法、新理论的产生,实践上一系列新改革新举措的出现,却似乎让我受到新的鼓舞,对于国家、民族的复兴有了更大的信心,感觉现在进入了中国发展最好的时期。只要大家同心同德,本着建设的精神去履职,去尽责,就不难发挥民主党派成员的优长,并切实履行好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很多年前,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听到这首歌曲,曾被深深感动,现在,重新想到这段深沉坚定的歌词,似乎有了更多新的理解。它似乎提醒我,不管在什么情境下,人的精神不能萎靡,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好的制度也同样如此。
我相信,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仍然会风雨同舟。2018年5月3日,杭州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