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静清朗 卓尔不凡———致心中的杨绛
她,不骄不躁,如竹般虚心坚挺;她,不悲不哀,如菊般孤寂冷傲;她,不争不抢,如兰般冷韵幽香;她,不动不摇,如梅般坚韧不拔。杨绛先生,这位与世长辞的文学家,这位对中国文坛做出巨大贡献的先锋者,她疏朗清丽的品质令人惊羡,触动每一个人内心最深处,使人刻骨铭心。
秉烛达旦:她是文学史上的翠竹杨绛先生一生致力于文学,经她翻译与创作的作品无数,即使百岁高龄后,她仍然坚持每天写作。文学对她来说,已不仅仅是一种乐趣,更是深入灵魂的共鸣,冲击内心的声波。而在文学上有很大造诣的同时,她又只留劲节,如翠竹一般“至凌云处尚虚心”,虚心而不张扬;又如“也栖鸾凤也栖蝉”,坚强又高雅;更如“任尔东西南北风”,刚强且坚毅。
涅而不缁:她是特立独行的傲菊杨绛先生一生奉行一个“静”字,不论遭遇何种挫折,她都坦然面对,随遇而安。文化大革命被下放期间,杨绛先生始终以坚强而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困难。白天她利用看管菜园的时间,坐在小马扎上,用膝盖当写字台,看书或写东西。而在同伴眼里看不出忧郁或悲愤的杨绛先生,正是人生的最大赢家呀!虽有残落,犹有傲霜枝,不求艳丽,只有淡雅。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情怀正是杨绛先生豁达性情的体现。从她的身上,我们时刻都能感受到那独立疏朗,不恸不哀的情思,这又正是她追求恬适淡然生活的完美显现。
矢志不渝:她是坚守世间真爱的寒梅杨绛与钱钟书先生那高度默契的感情令人赞叹。钱钟书逝世后,杨绛深居简出,悉心整理丈夫的手稿。一日,社会学家费孝通前来拜访,他对当年的心上人还是念念不忘。送别费老时,杨绛先生语带双关地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不要再知难而上了。”杨绛先生的心意不言而明。这种对爱情专一、忠贞不二的精神令人敬佩。她如冬梅一般,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更坚守住她与钱钟书先生那纯净、默契且高尚的永恒爱情。
宁静致远:她是与世无争的幽兰“我无名无位活到老,活得很自在。”这就是杨绛先生对自己的评价。没错,她一生拒绝浮躁,不追名逐利,只求寻安静的写作。她不争不抢的天性也借助翻译兰德的诗作体现: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超长守静的功力,才铸成了杨绛的大美之作。 一百年无情而漫长,而这位高洁、坚韧、沉静、勇毅的君子,始终一如既往地柔韧、清朗、独立,充满力量,又给予温暖。她拒绝一切浮躁和繁华,为世人展示了一位专注文学研究的开拓者,更用她追求简静的淡泊人生观向世人诠释了卓尔不群的真正内涵。当尘埃落定,那与生俱来的才华与魅力却依旧在岁月的历练下熠熠生辉,启迪着一代又一代文学后人。